最近新收治的一名患者牵动了胃肠专科医生练磊的心:
这名17岁的高二学生,成绩优异,是冲刺北京大学的苗子,在没有家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被诊断出直肠癌,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了,准备进一步恢复后重返校园。
然而,练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发出朋友圈“警告”——“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希望让更多的人重视体检,及时狙击癌症警报信号,早诊断早治疗,延长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质量。
持续半年肛门痛
17岁少年确诊患癌
年仅17岁的患者小辉(化名)来自外省,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二,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在全级前两名,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他的高考志愿是希望冲刺北京大学。
然而,今年以来,病魔悄然来袭。据了解,约半年前小辉开始出现肛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持续1月,两个月前,发现自己开始出现鲜红色血便,于当地县级医院行肠镜并活检示:直肠下段肿物,病理疑癌。后转至当地省级医院,重新取活检,病理示腺癌。确诊后,家人带着小辉连夜赶至广东广州,来到了中山六院求诊。
接诊医生、中山六院外六科医生练磊仔细询问了患者的家族史,并马上为患者进行了肛门指检,发现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这么低位的肿瘤,能否保得住肛门?这名患者才17岁,太年轻了。
肿瘤局部晚期实施根治术保命
练磊找到影像科医生专门研究了肿瘤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小辉的肿瘤位于齿状线,已突破肌外膜5-15mm,MRI分期T4bN1,EMVI(+),MRF(+)。突破肌外膜意味着肿瘤局部浸润,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这将会对小辉年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经过多学科讨论以及跟患者及家属商量后,练磊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仅有50ml,即便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专业角度而言,这已经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术,但练磊却仍倍感遗憾,因为肿瘤离肛沿非常近,不足2cm,为了将肿瘤切除干净“以绝后患”,只能无奈选择为患者进行腹壁结肠造瘘。
结束漫长的手术后,看到这位患者这么年轻就需要带瘘生存,这名医生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出第一句话,“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小辉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
考虑到患者年纪小,而且面临升学,术后练磊及其团队尽量对他进行安慰与恰当引导,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瘘后,情绪还是较为稳定。每天查房时,总是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目前,小辉化验指标均正常,已经顺利出院。
医生发朋友圈警示
不要等癌症发展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带着惋惜的心情发下这条朋友圈,练磊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等待中晚期症状严重才到医院确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练磊介绍,小辉并没有家族直肠癌病史,结合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考虑还是散发的直肠癌,经过半年的症状后,确诊时肿瘤已发生局部浸润,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了控制肛门的横纹肌。他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练磊强调: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大便变形...以上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建议到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饮食”习惯:不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避免饮食过量。
“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劳逸结合。
“排便”习惯:重视便意,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不便时分心。
“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避免躁怒、过度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
哪些人是肠癌高危人群?
如何进行排查?肠癌有哪些早期信号?
肠道疾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