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的攀升,即将迎来两个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暑,即炎热之意,包含在“风、寒、暑、湿、燥、火”的中医“六淫”之内。说明它既是一种气候,也同时是致病因素。对于这种极端的天气,我们要如何认识,如何应对呢?接下来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暑节气的常识、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见解暑及养生方法。
俗话说“大暑高温如蒸煮!”,此时节,天地间阳气最为旺盛,但因人体汗液大量排出,带走体内水分的同时,也悄悄消耗了我们的体力和精力,所以三伏天,人体很容易进入“外热内虚”的状态。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食欲不振、胸腹胀闷、口苦苔腻等症状,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如果暑热过盛侵袭人体则为暑邪,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了解暑邪的特点也就了解暑邪致病的特点了。那么面对暑热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给了我们答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暑夏养生之法备矣!具体而言,备要如下:
一、大暑要养心: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极容易心火上炎,导致心烦意燥。因此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清淡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健脾除湿。暑多挟湿,湿邪最易损伤脾胃,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胸腹胀闷,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切忌饮食失节与饮食不洁。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扁豆、白术等。
三、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消暑作用的药物,如西瓜翠衣、西洋参、薄荷、金银花、铁皮石斛等。
四、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用内服中药配合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比如风湿骨痛的痹症,应当进行药浴、温灸等;三伏贴敷可有效果治疗哮喘、支气管炎、胃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寒性疾病。再如利用火龙罐综合灸行升阳灸治疗,可提升人体的阳气进而增强免疫力,火龙罐升阳灸不仅是提升阳气的最有效方法,亦可将身体深处的寒湿完全排出来。
五、饮食调养
1.饮品宜服绿茶,绿豆汤,酸梅汤,荷叶茶、凉茶(伏茶)。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麦冬、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着不错的清凉祛暑作用。
2.多食苦味食品,苦味可以清火降气,可选择苦瓜、苦菜、苦荞麦等;三粥常喝绿豆粥、莲子粥、扁豆薏米粥,可起到清暑祛湿解毒的功效。
3.瓜类解暑,如西瓜、黄瓜、冬瓜,有着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作用。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大暑防中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要及时就医。了解了暑热的特点及相关常识,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邢澍 中医康复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现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软伤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
擅长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病、运动损伤劳损等疾病及对失眠、虚劳、亚健康状态等疾病的中医康复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