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前来咨询求助的家长越来越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有的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有的对抗家长和老师,有的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有的易激惹、亲情淡漠,有的甚至逃学、撒谎、离家出走……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个性,促进其健康成长呢?
如何读懂孩子眼中的诉求?
一、家长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很多家长都感觉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孩子有心里话不愿和父母说,明知道孩子性格有弱点却不知道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越来越叛逆却毫无办法。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有情绪表达,尤其是负面情绪的表达,孩子之所以当家长的面表现出生气、不满,是出于对家长的信任。而要想让孩子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家长应该率先垂范。“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爱,还有让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们学习,小狮子怎么学习,它是观察父母每一次的冲刺捕捉,他自然就会学会。你用好的方式跟他交流,他就会学会,你如果是发脾气,他学会的也是发脾气。”
二、读懂孩子,不妨多问几个问题。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情绪了如指掌,但其实很多孩子在表现上都有故意讨好大人的倾向,于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以来。这时,不妨多问孩子几个问题。不要只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就算了,可以再追问几个细节。“有没有人惹你生气?往坏的方向强调一下,看看他那种不太高兴的状态有没有加重,如果刚好是问到痛点了,他可能就会变得表情更严重,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化的表现。如果小朋友在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支支吾吾,肯定有隐情,如果眼神不敢直视你太久,一定是有隐情。”
1.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2.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3.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4.学会宽容和忍让。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5.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爱学,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总之,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就一定会读懂孩子眼中的诉求。
如何让孩子远离自闭、内向与孤独?
要弄清楚性格比较内向(不是孤独症)并不是性格有缺陷,而是一种性格。你用不着感觉没面子,内向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当然,你喜欢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内向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成才。
比如可以多带孩子到亲友家串门,与更多人交往;在家多和他玩游戏,让他快活;母子共读有关图书等,但你的孩子比较大了,还有一些方法也可以试试:
1.与老师多联系,让老师在孩子的班上物色几位性格开朗的儿童多与孩子在一起玩,另外,老师也多带领他和小朋友一起玩。
2.讲有关的故事、听有关的“小喇叭”、看有关的动画片,看完、听完以后帮他复习、巩固,要他复述,使他印象深刻并模仿。
3.有时也可以和他谈点“道理”,和小朋友一块玩好,小朋友都喜欢和他玩。
4.请邻居或亲友带孩子来家串门,现场教孩子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由于孩子内向,这个工作很难做,要时间、要耐心,绝不能心急。
在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中,家长该如何树立榜样?
注意自己言行举止,遵守道德、法律和社会规范,少玩手机,沉溺网络等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作为父母,应起到表率作用。
2.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多读书多看报,这样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地作用。并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小天地,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
3.我们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4.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和挑战,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使孩子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意志,能从顽强不屈的斗志中对抗挫折,百折不挠。
结束语
总之,一切创造与发明以及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拥有良好个性,促进健康成长,真正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专家简介: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儿童心理卫生科系学术带头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发育行为儿科协作组常务委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儿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多动性障碍、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对立违抗和品行障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以及厌学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各类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之处。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