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家长该怎样做呢?
1、作为家长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好孩子的表率,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子女提供恰当的养育方式。
2、及时敏锐发觉孩子的烦恼。
3、保持耐心,积极倾听孩子的倾诉。
4、不要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
5、家长要注意和学校进行有效沟通,可通过参加家长会、与老师联系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当孩子在家中有异常表现时,也要及时和老师沟通。
6、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专业的医疗结构帮助,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二、作为学校老师该怎样做呢?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社交的场所,是青少年获得成长的必经之路。当老师看到自家的孩子以及看到自己教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时,学校老师可以考虑这样做:
1. 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2. 加强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及早识别。
3.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机,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如校园霸凌事件的危机干预等。
4. 重点关注那些学业困难、家庭困难以及突然学习成绩下滑、厌学、遭受霸凌的青少年。
5.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医校联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6. 如发现学生有异常言谈举止,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诊疗。
三、作为社会公众该怎样做呢?
作为公众要更多的关心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娇气”,不是“侥幸”,要知道“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期望我们的儿童青少年们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快乐的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撰稿人:
王会秋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治疗师,系沈阳市安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沈阳市精神心理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沈阳市心理咨询热线024-89606699工作室负责人。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精神心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心理分会常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会心理作业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理康复科普学组副组长;
中国残疾人协会精神康复分会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
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4年,擅长以大康复大健康理念,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尤其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疗法、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等心理治疗技术对家庭婚姻及青少年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辽宁省“两会”精神心理专委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先进个人。
审核:梁明
校对:王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