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会听到有许多人抱怨睡不好,根据《中国睡眠障碍白皮书2021》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8.2%的人经历过失眠,全国发生失眠的人群超过3个亿。对于睡眠,大家都存在着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对睡眠错误的认知会给大家带来错误的睡眠习惯,在此,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杨晓乐主任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睡眠,走出误区。
误区一
睡眠时间越多越好。
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并不相同。每个年龄段,每个人对睡眠需求也不一样,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健康。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可达18-20小时,而一些老年人每天5-6个小时的睡眠就够了。很多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抑郁症、或者糖尿病患者需要的的睡眠时间更长。所以,并不能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评价睡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就是良好睡眠。
误区二
晚上喝点酒,睡眠乐无忧。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最近睡眠不好,晚上多喝点酒,就能睡着了。酒精是抑制性神经物质,饮酒之后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快速入睡,不过饮酒会破坏整夜的睡眠结构,使人长时间处于浅睡眠期,难以进入深睡眠期,缩短快波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同时长期饮酒,还会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损害身体健康。
误区三
做了整夜的梦,好像一宿没睡。
每个人在整夜的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在梦境中醒来,则对做的梦印象深刻,反之,则不记得做梦了。正常的梦境体验说明在睡眠期间大脑细胞正常活动,恢复记忆,是保证机体活力的重要因素。但如果经常被噩梦惊醒,可能与疾病有关,就要到专业的睡眠科就诊。
误区四
打鼾打得响,睡眠睡得香。
打鼾,俗称打呼噜,学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与多种躯体疾病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等,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尤其酒后打鼾,会使夜晚呼吸暂停时间大幅延长,在酒精麻痹的作用下,本人并不自知,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误区五
上床睡觉,睡不着也在床上躺着。
许多失眠的朋友有这种体验,晚上10点,洗漱完毕,上床睡觉,可是躺在床上趴着睡不着,躺着睡不着,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看钟12点30了,这种躺在床上等睡眠是不对的,应该将床和睡觉联系起来,正常的睡眠潜伏期是30分钟,如果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睡不着就离床而去,等困了再上床睡觉。
相信大家在知道了上述睡眠的五个误区对睡眠有了一定的了解,遇到麻烦时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走出失眠的误区。
专家简介:
杨晓乐,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康复委员会常委,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睡眠障碍及精神心理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