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意义是昼夜平分,秋季平分,有道是“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民间有吃秋菜、祭秋月、竖秋蛋的习俗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秋分过后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节气养生在于养肺气和防寒。
一、饮食起居
辛味在五脏属肺,秋季肺金当令,气候干燥。饮食上易收不宜散,应减辛增酸,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使肺气过旺,如葱、姜、蒜、辣椒等辛散之品和一些肥腻食物,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和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苹果、梨子、葡萄、银耳、 山药、藕等,但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脾胃功能状况适量食用,不暴饮暴食。秋分后天气渐凉,注意胃部保暖,少食过冷食物或不贪食生冷瓜果,以免引起胃肠不适,腹胀腹泻等。可适当进补如蛋类、瘦肉、鱼类等,不要大量进食滋补品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秋季天气干燥,饮水要充足,不宜喝冰水。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注意早睡早起,保护体内的阴液。天气转凉不要增衣太快,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体质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夜晚可以热水泡脚,防止寒邪从足下侵袭。
二、调养心情
秋令在五脏应肺,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志为忧,忧伤肺。在这草木枯萎、落叶纷飞的时节,这种肃杀的景象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容易使人感到忧愁、凄凉,从而损伤肺气。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勿思虑、忧愁过多,多与人交往,经常外出游览,使肺气得以舒展,情绪达到改善,达到调养肺气的目的。
三、适当运动
秋季天气转凉,秋高气爽,人们适当外出运动对人体适应外界环境有好处,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外出选择如走路、爬山、骑行、太极拳等,多与自然界接触,以增强肺脏功能,运动要轻缓,不宜过度锻炼,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如乏力,精神不振等,要劳逸结合。如有汗出,不要着凉风,适当加衣,以免感冒发生。
四、预防保健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在一些穴位如足三里穴、肾俞穴等,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一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等起到预防作用,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专家简介】
张秀娟,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2010年获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17年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中医治疗肿瘤,擅长用中医药治疗肾病,消化系疾病,恶性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