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5岁的孙女士便秘多年,最近症状更加严重,经常四五天才排便一次,于是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内镜诊疗中心关斌主任发现患者的全结肠黏膜已大范围发黑,呈条纹状、斑片状沉着在结肠黏膜上,纵横交织呈网格状,仿佛“豹纹”。"关主任,为什么我的肠子黑不溜秋的?"孙女士看到自己的肠镜检查结果,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关斌主任将孙女士确诊为结肠黑变病,而罪魁祸首就是她经常服用的“排毒减肥”产品。结肠黑变病是怎么回事?肠子为什么会“变黑”?孙女士的病情又为何与“排毒减肥”产品有关呢?
一、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
这些色素其实是大量巨噬细胞中出现了脂褐素。脂褐素是细胞氧化的产物,一旦聚集过多便影响脏器功能,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二、导致肠子“变黑”的原因有哪些?
1.泻药 经常服用泻药是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因素,而蒽醌类泻药是最常见的引起此病的药物。蒽醌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致泻作用的大黄、麦冬等药物中,也存在于其他种草药物中,比如黄芪、何首乌等。
而药物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含量高低决定了结肠黑变病的黑边及损伤程度。国外研究认为此类泻药可诱导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促进肿瘤坏死因子释放,从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结肠固有层趁机形成棕色色素,从而发生结肠黑变病。
前文的孙女士在回顾病史时就提到了自己曾在朋友的介绍下吃过多年的“减肥药”和“排毒产品”,才导致结肠黏膜发黑。
2.慢性便秘 未服用过泻药的长期便秘患者也可出现MC,可能是因为粪便在肠道内积存时间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导致MC。
3.金属元素及矿物质
近年来认为MC可能与微量金属元素或矿物质如铁、镁、硅酸盐、钙、钯、锌矿石、铅、镉、镍和锰等摄入有关。
4.其他
一些慢性炎症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腹泻也可能是导致MC的因素。
三、得了结肠黑变病怎么办?
发现结肠黑变病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可逆的疾病,虽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但消除致病因素(蒽醌类通便药)之后是可以逆转的。有文献报导,停用蒽醌类通便药6-12个月后可以逆转。
那么如果不用蒽醌类通便药,顽固性便秘怎么办呢?还有很多其他的通便药物可以选择,比如: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等)、非蒽醌类泻药(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乳果糖等),同样可以促进肠蠕动、润滑肠道、软化大便。
同时,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多喝水、多吃含有粗纤维的食物(粗粮、豆类、薯类、绿叶蔬菜等)、多吃水果(西梅、猕猴桃、芒果、无花果、火龙果等)、多运动、控制排便时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另外,可以做一些有助于排便的锻炼:做增加腹压、膈肌、提肛肌力量的训练以增加腹肌压力,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由右下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进行中医穴位按摩(足三里、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穴),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改善便秘。
对于炎性肠病或无明显原因的MC患者,应以严密的随访为主,建议每1-2年行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有息肉、肿瘤表现者,应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专家简介】
关斌,沈阳第六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内镜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委会委员,辽宁省中西药学会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专委会委员,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库专家,曾任职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消化内科内窥镜中心负责人。专业特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各种色素内镜检查、小肠镜检查及镜下诊治、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息肉切除术、胃石症碎石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的置入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