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还能“昏迷”?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医学现象——肝性脑病。当肝功能亮起红灯,毒素向大脑聚集,就可能引发性格突变、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脑病”。市六院肝病二科主任孟晨鑫提醒广大肝病患者,要警惕肝性脑病发出的信号。
一、什么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①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②提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③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三、肝性脑病的分级和症状
临床上可以将肝性脑病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不同的级别其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1、0级:患者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没有能察觉到人格或行为的变化,也不存在扑翼样震颤的体征。
2、1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注意力减退、计算能力下降,还可以引出扑翼样震颤。
3、2级:主要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轻微的人格改变、语言不清、计算能力异常等,容易引出扑翼样震颤。
4、3级: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明显的定向力障碍、呈嗜睡半昏迷的状态,不能够引出扑翼样震颤。
5、4级:主要表现为昏迷,对语言和强刺激无反应。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加强疾病管理、改善饮食习惯、遵照医嘱按时吃药做好病情监测。
四、肝性脑病能预防吗?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方法,积极治疗肝脏疾病、控制感染、合理饮食、合理用药等可减少疾病发生概率。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会增加,因为体内血氨的代谢增加,所以患者也要严格控制饮食,减少体内氨的代谢。
1、饮食中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代谢产氨的量。在昏迷前期的几日之内,需禁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要给患者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和葡萄糖以补充能量,待病情逐渐好转后,可以再缓慢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2、肝性脑病患者对于脂肪的摄入可以不严格地控制,脂肪进入体内后可提供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脂溶性的维生素,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腹水,患者摄入盐和水的量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本期专家】
孟晨鑫,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二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辽宁省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委员,辽宁省肝病分学会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在国家级课题中主持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擅长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的综合治疗。各种病因肝硬化及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占位)、肝衰竭的系统综合治疗及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精准诊断及治疗,以及晚期肝癌靶向药物的精准选择及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