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是欢聚一堂的幸福时光。然而,作为医护人员却无法享受这份欢乐,他们舍弃了与家人的相聚,时刻坚守在岗位上。
大年初二晚上十一点,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如利刃般划破夜空的宁静。56岁的赵先生被紧急送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室,只见他面色苍白如纸,下肢传来剧痛,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呻吟声不断。经过一系列检查,赵先生被确诊为急性动脉栓塞,情况万分危急,若不能及时恢复血流,他的肢体将面临坏死风险,更严重的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生当机立断,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以及介入科等专家紧急会诊后,明确患者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打通血管。介入科主任刘万泉在接到通知后短短15分钟内,火速赶到医院。与此同时,导管室的医护人员也纷纷从家中第一时间奔赴工作岗位。
赵先生被快速推进导管室,DSA设备随即启动。刘万泉主任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在患者的动脉里小心翼翼地操作导管。每一个动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分毫不差,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没想到,赵先生的病例还是极为罕见的慢性闭塞病变合并急性栓塞,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面对这一棘手状况,刘万泉主任冷静沉着,仔细观察影像资料,精准判断每一处病变。全体医护人员缜密配合,默契协作,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病情变化,准确采取措施,历经漫长的五个多小时,堵塞的血管终于成功再通,下肢供血得以恢复。赵先生疼痛明显减轻,皮温恢复了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那一刻,导管室里弥漫的紧张气氛瞬间缓解,大家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术后,赵先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治疗。尽管经过一夜的奋战,医生们满脸疲惫、双眼布满血丝,但他们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的治疗工作中。
此次成功抢救,充分彰显了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应对急危重症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在这阖家欢乐的春节,医护人员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在生死赛道上全力冲刺,最终才能逆转乾坤。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