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为世间万物带来蓬勃生机,但此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疾病极易乘虚而入。俗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市六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提醒大家,雨水节气自然界湿气加重,养生的关键在于疏肝健脾。
一、饮食调养
雨水之际,湿气悄然弥漫,饮食重点在于健脾祛湿。中医理论中,脾胃堪称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此时,不妨适当增加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摄入,像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红枣、南瓜等都是不错之选。山药,有着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奇妙功效;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将其与红豆、莲子搭配熬粥,祛湿效果更为显著;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与大米共煮成芡实粥,入口软糯,满溢滋养之力;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直接食用,也能在煲汤时加入几颗增添香甜;南瓜富含多种营养,蒸煮之后香甜可口,亦是健脾佳品。这些食材做法多样,简单便捷又营养满满。另外,雨水时节气候兼具干燥特点,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等状况。所以,务必注重补充水分,多饮温开水。也可依据个人喜好,酌量饮用养生茶,例如玫瑰花茶,其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发着迷人芬芳;陈皮茶有助于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带着独特陈香。依自身需求挑选适宜的养生茶,既能满足补水需求,又能收获养生之效。
二、运动锻炼
“动则不衰”,恰当的运动能够推动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机体抵抗力。雨水时节,尽管天气渐趋暖和,但寒意尚未散尽,过于激烈的运动并不适宜。不妨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太极拳与八段锦作为我国传统养生瑰宝,动作舒缓柔和,讲究动静相宜,具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诸多益处。练习过程中,要求呼吸自然顺畅、意念专注集中。长期坚持,对改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与平衡力大有裨益。每周进行 3 至 5 次,每次 30 分钟上下即可。运动期间,保暖工作不容忽视,防止着凉受寒。运动前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开身体关节;运动结束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寒湿之邪侵袭人体。
三、起居作息
中医倡导“天人合一”理念,人体生理活动应契合自然界变化规律。雨水时节,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我们需顺应这一自然节律,合理调整作息。建议晚上尽量在 11 点之前安然入睡,清晨 6 点至 7 点左右按时起床,确保充足睡眠,以利身体恢复与调养。
此外,雨水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早晚温差依旧明显,“春捂秋冻”的原则仍需遵循。特别是老人与儿童,身体抵抗力相对薄弱,更要注重保暖,预防受寒感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关重要。经常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细菌、病毒滋生繁衍的机会。
四、情志调节
春季是万物复苏、肝气升发的季节,雨水时节亦不例外。这段时期,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稍不留意便可能烦躁易怒。而不良情绪会干扰肝脏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身体诸多不适。所以,雨水时节尤其要重视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得以顺畅疏泄。日常生活中,有诸多途径可调节情志。不妨多投身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怀抱,欣赏山川秀丽景色,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让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深度放松。
总之,雨水时节的中医养生需从饮食、运动、起居、情志等多方面综合着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里,只要遵循这些养生准则,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便能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中,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畅享健康美好生活。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养生契机,用科学养生方悉心呵护自己与家人的身心健康。
【本期专家】
田霞
沈阳市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科主任
个人简介:从事临床工作20年。在康复医学方向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针对肝病常见的肝硬化腹水、腹胀、腹痛、黄疸、失眠等制定了系统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对于各种骨与关节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把康复的理念推广至“治未病”,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康复,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发挥中医优势: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