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据《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季节的更迭,标志着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此时,气温渐升,暑气渐显,林间枝繁叶茂,一片莺啼蝉鸣,悠长的夏日款款到来。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这个时节,田间与湖畔有蛙鸣;阳光明媚的乡间,野菜蔓藤争相生长着。
一 饮食有节
“立夏见三新”,是流传至今的一项民俗。具体的“三新”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都是应季应时的新鲜食材。比如,苏州人会将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食谱,此时,鲜果正熟透,再用青梅煮上一壶酒,惬意地饯春迎夏,享受时光。立夏之时,天气渐热,人们开始喝上一些降温的冷饮。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中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爱通过饮冰、来消热解暑。美食固然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并且,不可过食生冷,以免损伤阳气,在民间,有的人会在立夏日进行称重,以此观察身体的变化,防止疰夏。清代《清嘉录》中有记载言:“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所以,夏季饮食应多以清淡为主,多选养心健脾利湿之品,如粳米、莲子、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
二 起居有常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立夏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在阴气最盛的子夜和阳气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若未及时入睡,则会致阴阳气血失失衡。午睡的最佳时间段为11点到13点,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静卧10分钟起床为宜。夏日困倦,可经常揉足三里、太阳穴及头顶的百会穴,都具有清神醒脑的作用。用持续柔和的手法顺时针揉按100次。
三 不妄做劳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心情愉悦,适当忙碌,抓住大好时光,好不惬意。同时,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虽有利身体,但在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运动之余,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建议在炎炎夏日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建议常温饮用。
四 形与神俱
“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立夏,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天气炎热,往往令人心躁不安,从而情绪致病。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忌大喜大悲。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养心、清心中医小方法,拍打心包经:晚上7点~9点是血液循环的旺盛时期,可通过拍打心包经,或者按压手臂肘窝处,这样能有效加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脑的血液循环。手掌空心从上臂到下臂再到中指尖,拍打200次左右,左右交替,帮你养护心脏。
吴爽 主任中医师 针灸四病房主任 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中国针灸学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养生康复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临床床工作近二十年,擅长运用毫针、电针、腹针、埋针、灸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水针)、中药穴位敷贴(三伏贴、三九贴)、中药导入等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针药并举”的学术思想,辨经选穴,辨证处方,针、药配合,以达到疗效互增互补的治疗目的。主治:中风后的肢体偏瘫(吞咽困难、失语)、面瘫、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面肌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偏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