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作为秋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在这个时期,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一、养生
1. 适时添衣,防寒保暖
寒露过后,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体容易受寒邪侵袭,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暖。
头部保暖: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围巾以加强保暖。
腰部保护: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或护腰以加强腰部保暖。
脚部保健: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血液循环。
2. 早睡早起,顺应时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有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则有助于阳气的舒达,从而保持人体阴阳平衡。
3.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秋季气候宜人,可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应避免过度出汗和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气血和津液。
4. 精神调养,保持愉悦
寒露时节,万物萧瑟,人们容易产生悲伤、忧郁等负面情绪。应保持心情愉快,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避免忧郁恼怒。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二、饮食
1. 多吃温补食物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明显,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因此,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热量。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肉类食物以及核桃、红枣、桂圆等坚果类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注重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咽干口燥、皮肤干燥等症状。饮食上应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柿子等水果以及百合、银耳、萝卜等蔬菜。这些食物可起到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
3. 适量食用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肺气的作用,在秋季食用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橘子、柠檬、山楂等酸味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寒露节气,通过合理的养生和饮食安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