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指在服用含有双硫仑结构或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前后,食用含有酒精的制品后,体内某些代谢反应出现障碍,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患者轻度可出现颜面潮红、头痛、恶心、胸闷、心悸等反应,重者还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和心电图改变,甚至可能出现死亡。
二、双硫仑样反应的病因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酒精后,90%以上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脏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进行下一步转化。双硫仑和作用机制类似的药物可以抑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代谢受阻,体内乙醛浓度升高,当乙醛蓄积达到一定浓度,甚至可能引起猝死。
而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使人体内的多巴胺代谢受阻,使神经兴奋、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双硫仑样反应。
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
除双硫仑外,甲硝唑、呋喃唑酮、及一些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如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替安、拉氧头孢等)均可引起本反应。应告诫患者用药期间禁酒和禁用含乙醇的药剂。
四、双硫仑样反应的典型症状
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
五、双硫仑样反应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乙醇中毒和双硫仑样反应鉴别
通过询问病史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乙醇中毒和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都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等,但是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摄入乙醇的总量较少,往往没有达到乙醇平均中毒量75 g,可能仅仅是平时饮酒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患者症状出现在饮酒后几分钟,而乙醇中毒患者常在大量饮酒半小时后出现症状。
六、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
患者入院后应该积极救治,首先应立即停用可疑的药物和停用酒精制品。
对于轻症患者,一般可自行缓解,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重症患者需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可进行催吐处理。双硫仑样反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激素、补液、纳洛酮、水溶性维生素等。
1、激素: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毒作用及抑制免疫作用。其中地塞米松救治双硫仑样反应,见效快,安全, 为临床较佳选择。
2、纳洛酮:可以阻滞和逆转中枢抑制,具有催醒作用,使意识恢复快,醒后症状发生率低。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C族,在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七、双硫仑样反应的预防
服用双硫仑等药物前后服用酒精制品,就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为了避免此类风险,在使用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要求用药前3天无饮酒及用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和食用含酒精的药物、食物等。
对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若不及时对症处理,有致死风险,因此,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要引起重视,立即就医。
来源:沈阳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