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作为一种曾长期肆虐全球的古老传染病,至今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在2021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实现本土病例零报告,但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刘洪艳为大家科普疟疾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法定乙类传染病,通常又叫“打摆子”。
二、疟疾有什么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及大汗退热三联征,常伴随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酱油尿、昏迷等。
三、疟疾是怎么传播的?
疟疾的传播需要特定的蚊子作为媒介,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另外偶见于输血和母婴传播。
按蚊的特征是翅膀较大且有明显黑白花纹,身体大多是灰褐色的,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除少数种类生在水井、水桶及树洞等积水周围外,多数种类幼虫生长在稻田、沼泽、池塘等天然积水周围,通常黄昏或夜间叮咬人畜,活动高峰在子夜前后。被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普通蚊子叮咬,也并不会传染上疟疾。
四、疟疾的流行地区在哪儿?
疟疾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尤其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
五、什么情况应该怀疑是否得了疟疾?
到疟疾流行区务工的人、出入边境留宿人员、无防蚊设施的留学生及旅行者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如果有类似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出现了上述疟疾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医院将会对其进行血液化验以明确是否存在疟原虫感染,同时进行后续的治疗。
确诊疟疾后需要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再燃或复发产生。
六、疟疾怎么预防?
1.对出国人员来说,在出国前应接受培训,详细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树立疟疾感染风险意识,有条件可以提前进行疫苗接种,或者口服药物预防。
2.在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工作生活时,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包括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灭蚊虫、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等。
3.如果出现周期性发冷、高热、出汗、头痛等症状,请及时在当地就医。由流行地区回国后,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警惕自己是否感染疟疾,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并配合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避免漏诊误诊拖延危及生命。
提升公众对疟疾的科学认知、掌握疟疾的防治知识与技能,是筑牢全民健康防线、维护社会卫生安全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共筑健康防线,践行“科学预防、及时诊治”理念,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贡献力量。
【本期专家】
刘洪艳,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30年,临床工作中对各类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重症病例的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难治性布氏杆菌病、重症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伤寒、中毒性痢疾等疾病的抢救与治疗。作为应急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应急救治工作,曾参与禽流感的应急救治、负责“甲流H1N1”、炭疽的会诊及救治工作,负责重症乙脑的救治工作,负责疟疾的救治,在辽宁省本土疟疾清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同时负责全市的应急会诊任务,积极商讨应急及院感防控策略,制定应急救治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