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40岁的初中教师在晚自习批改作业时,突然感觉右耳传来“蜂鸣、电流”声,紧接着听力明显下降。经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疼痛睡眠病房医生诊断,她的耳鸣并非耳朵本身问题,而是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源性耳鸣——这种与颈椎病密切相关的病症,在疼痛科门诊中很常见。
一、为什么颈椎病会让耳朵“嗡嗡响”?
颈源性耳鸣的根源不在耳朵,而在颈椎。当长期低头或颈部姿势不良时,会发生以下病理变化:
1. 肌肉绑架血管:紧张的颈肩部肌肉挤压穿行其中的椎动脉,导致血管变窄、血流减少。椎动脉负责供应包括内耳在内的大脑后部血供。
2. 神经遭受刺激:颈椎错位或退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发内耳血管反射性痉挛,进一步阻断内耳供血。
3. 双重缺血打击:内听动脉作为椎动脉的分支,一旦供血不足,耳蜗听觉细胞便因缺氧“发出警报”——这就是你听到的耳鸣声。
二、这些信号提示你的耳鸣可能来自颈椎
颈源性耳鸣有鲜明特征,可与普通耳鸣区分:
a. 声音性质:多为持续性低音调“嗡嗡”声或“滋滋”电流声
b. 体位关联:转头、低头时耳鸣加重,躺平休息可能缓解
c. 伴随症状(至少出现1项):
- 颈肩部僵硬酸痛
- 头晕头痛
- 视力模糊
- 上肢麻木
d. 影像学证据:颈椎X光/MRI显示曲度变直、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
疼痛科医生提醒:若耳鼻喉科检查未发现听力系统病变,但存在上述特征,极可能是颈源性耳鸣。
三、疼痛科如何“驯服”顽固耳鸣
第一阶段:保守治疗(适合早期患者)
- 姿势改造:调高电脑屏幕至视线水平,用腰垫保持腰部挺直,双肩自然后展
- 工作节律:每工作30分钟,做2分钟“金龟缩头”(双肩下沉,头向后缩)或颈部六方向牵拉
- 睡眠干预:改用颈椎枕,确保枕头托住颈部而非仅支撑头部
> 重要提醒:避免颈部连续环绕运动或猛甩头,错误锻炼反而加重缺血!
第二阶段:微创治疗(保守无效时)
疼痛科拥有两项“精准狙击”技术:
1.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 原理:在颈部交感神经节注射药物,解除血管痉挛,即刻改善内耳供血
- 效果:多数患者治疗当天耳鸣减轻,通常需3-5次巩固
2. 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调控
- 原理:用射频针调节颈2或颈3神经功能,阻断异常信号向耳部传递
- 优势:部分患者治疗中即感耳鸣减弱
*最后提醒*:当耳鸣持续3天以上,并伴随颈部不适,请及时到疼痛科就诊。早期颈源性耳鸣治愈率超80%,但拖延超过半年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损伤。 别让颈椎的“呼救声”,变成耳朵的终身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