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肤病等。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让我们一起关爱儿童,预防儿童过敏。
一、食物过敏
1.引起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有:鸡蛋、牛奶、鱼类、坚果类、虾蟹类,荞麦类等。
2.儿童食物过敏的特点:
(1)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3)实际发病情况较自我估计为低。
二、特应性皮炎
1.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是一种红、肿、瘙痒、渗出液、结痂和脱屑为特征的发炎性皮肤疾患;
2.血液中的IgE增高,过敏原检测阴性;
3.大部分在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通常在3-5岁时缓解;
4.大多数皮肤过敏症状需要在皮肤科就诊。
三、过敏性哮喘
1.特点:
有80%-90%的儿童哮喘首次症状发生在4—5岁前,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由于病程短,气道炎症轻,病理改变往往处于可逆阶段,要及时治疗,所以用哮喘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是必要的。哮喘要规范的治疗,按疗程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2.症状:
(1)发病特征:
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
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发作间歇期的症状及体征:多数患儿无阳性体征,部分病人自觉胸闷不适,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但常无哮鸣音。
3.哪些因素会导致治疗不顺利?
(1)恐激素症
在许多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对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拒绝应用。在国际哮喘会议上最新推出的《全球哮喘防治的会议》中(简称GINA规范),采用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每日只用200-400微克,仅为泼尼松剂量的1/100,真是微乎其微。因此,国际哮喘界一致公认,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控制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
(2)吸入疗法的方法不当
吸入疗法时,需要患儿深吸气,药物才能进入下部气道,起到抗炎作用。
(3)疗程不够
有的家长给孩子治疗1-2个月后,发作停止,就以为患儿好了,擅自终止治疗,结果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四、预防
不良的居住环境是孕育“过敏儿”的温床。如家中尘螨含量较高,或养宠物(尤其是猫),或有人常在家抽烟,或因烧香等使屋内空气浑浊,都可促进使孩子早早地发生过敏性疾病。因此在高危婴儿的居室内除了不养宠物、不抽烟,尽可能保持低污染之外,尚应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尘螨的数量;不在室内铺设地毯;定期清洗门、窗帘和玩具;每周用50度以上的热水清洗枕巾、枕套、床单一次;定期更换枕头等。
总之,孩子即使因遗传造成过敏性体质,只要及早采取得力的干预措施,仍可避免发生过敏性疾病。
【本期专家】
王潇,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呼吸道疾病如小儿肺炎、儿童哮喘及消化道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胃炎、小儿消化不良的诊治。对小儿均衡营养也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