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急救中心沈河一分中心接到一个种牙后大出血引发休克的患者。现场患者状态让人揪心,在此急救专家为广大市民敲响警钟,科普其中的风险。
在口腔诊疗中,“拔牙后即刻种牙”一直被宣传为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手术次数的“先进技术”。它的原理是在拔除患牙后,立即在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理论上能最大限度保留骨量、减少患者痛苦。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治疗方式,却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一、哪些因素会引发致命出血
1、个体差异与凝血功能异常: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血小板减少等问题。这些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在常规拔牙时或许能通过压迫止血等方式控制,但即刻种牙时,拔牙窝与种植体植入造成的双重创口,会使出血风险呈指数级上升。
2、局部解剖与手术操作风险:口腔内血管分布复杂,尤其是后牙区靠近下颌神经管或上颌窦。手术中一旦损伤较大血管,或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当导致骨组织损伤,都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此外,若医生经验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也会延误救治时机。
3、术后护理不当:种牙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频繁吐口水等可能导致口腔内负压增加的行为,以免血凝块脱落引发再出血。但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错误的护理方式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如何安全种牙,三招规避风险
1、术前必做“安全筛查”:无论选择哪种种植方式,都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压血糖检测,以及详细的口腔CBCT评估。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女性患者应避开生理期手术。
2、理性选择种植时机:“即拔即种”虽有其优势,但更适合口腔条件理想、无炎症且骨量充足的患者。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拔牙后3-6个月,待拔牙创口完全愈合、骨组织稳定后再进行种植,这样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3、术后护理牢记“三要三不要”:
- 三要:咬住止血棉球30-40分钟;术后24小时内冷敷面颊;遵医嘱服用消炎药和止痛药。
- 三不要:不要用力漱口、吐痰;不要吃烫食和过硬食物;不要吸烟饮酒。
三、出现异常第一时间这样做
若术后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 持续出血超过1小时,且压迫止血无效;
- 口腔内形成较大血肿,影响吞咽或呼吸;
- 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等休克早期症状。
在等待急救期间,患者可采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同时用干净纱布或棉球持续按压出血部位。
来源:沈阳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