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肛肠医院重症医学科与肛肠外科密切协作,成功救治一名重症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这一救治案例不仅体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领域的诊疗水平,更彰显了医护人员敬佑生命、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防线。
病情危急:重症患者转入ICU
7月5日午后,沈阳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收治一名重症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据了解,该患者因在家延误治疗长达一周,病情已十分危重。肛肠外科主刀医生王主任带领团队为其实施了近5小时的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由于患者感染严重、病情复杂,术后需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以"每小时进展"的速度危及生命,接到转运通知后,重症医学科车洪彬主任立即从家中赶回科室待命,郭梅清护士长同步启动护理备班机制,确保随时应对患者病情变化。
连夜救治:多措施稳住生命体征
当晚9:22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随即接受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此时患者应激反应强烈,需高参数呼吸机支持才能维持氧合,最严重时氧浓度达60%,氧分压仍不足60mmHg,心率升至130次/分,并出现急性肺损伤。
车洪彬主任团队迅速采取措施:实时监测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镇静镇痛治疗,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平喘及氨溴索祛痰,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严重感染,经与肛肠外科王春晓主任会诊,决定采用特殊限制级抗生素美洛培南静脉抗炎,同时密切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次日00:58,患者血压骤降至88/56mmHg,值班医生立即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考虑到患者因感染导致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及酸碱离子紊乱,车洪彬主任为其实施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步开展大量补液、TPN营养支持及人血白蛋白输注等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
病情平稳:多科室协作显成效
经过一夜救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7月6日5:30,在充分吸痰后,医护人员成功为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持续鼻塞吸氧,患者自述无呼吸困难。随后,升压药物剂量逐步下调,数小时后患者已可少量饮水。
此次救治体现了沈阳市肛肠医院多科室协作的应急响应能力与重症救治水平。车洪彬主任表示,重症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中,手术结束仅是开始,后续的感染控制、器官功能支持及营养维护同样关键。医院将持续关注患者恢复情况,确保其顺利康复。
来源:沈阳市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