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会有这样一些家长带孩子到综合性医院时会说,我家孩子一要上学、一考试就脑袋疼、肚子疼,疼得还挺严重,所以带孩子来医院检查看到底有什么毛病,有的家长可能会挂好几个科,像神经内科、消化科等等,头CT、核磁、胃镜、肠镜等等可能都做了,但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家长会说孩子在家休息时倒挺好,一说上学就不行,有一部分家长可能就会认为孩子是装的,就是为了不上学,从而家庭中就产生了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更有些孩子能会有极端的想法和行为。
针对这一群体,在排除躯体疾病的同时,我们要考虑精神心理问题,在这里和大家说下青少年郁抑症的临床表现,家长和孩子们从这些临床表现中知道,孩子可能不是作、闹,而是存在精神心理的问题了。
青少年郁抑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涉及情绪、行为、认知和躯体多个方面。
一、情绪症状:
1、持续的情绪低落:表现为长期悲伤、沮丧或者绝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对以往热衷的事物也提不起兴趣。
2、易怒与情绪波动:部分青少年会出现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性强,可能因小事发脾气。
3、自我否定:有自卑感,常常自责或感到无价值,甚至出现悲观、自残、自杀念头。
二、认知症状
注意力与记忆力下降: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导致成绩下滑。
三、行为变化
1、社交退缩:回避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拒绝上学在学龄儿童中也比较常见。
2、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对抗父母、有暴露冲动行为,或者自伤、物质滥用等行为。
3、意志力减退:行动迟缓,生活懒散,缺乏活力,不修边幅,不整理个人卫生等等。
四、躯体症状
1、睡眠问题:失眠、早醒、嗜睡都有可能存在,睡眠质量变差。
2、食欲与体重变化:食欲显著减退或暴饮暴食,体重随进食的不同波动较大。
3、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如头晕、头痛、胃痛、腹痛、恶心、呕吐、心慌、疲劳等,但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通过以上讲述,大家可能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个初步了解,如果孩子真的有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排斥到精神心理科医院(门诊)进行系统诊治。
撰稿:朱磊 沈阳市安宁医院三疗区主任,副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毕业,曾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北陵院区工作14年,后调至沈阳市安宁医院工作至今,擅长:失眠、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身心疾病、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等疾病的治疗。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沈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分支机构委员;参与国家级自然基金课题1项,局级科研课题1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