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但北方中午气温仍然很高。不少人觉得“中风是冬天的事”,其实高温天气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隐形高发期。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死亡近160万,幸存者里四分之三都留后遗症。为啥天热也容易中风?咱们普通人该咋防?
一、天越热,血管越“脆弱”?这几个原因要当心
1、出汗太多,血液变“稠粥”
天热时人动不动就出汗,要是没及时喝水,身体水分少了,血液会变黏稠,就像粥熬稠了难流动,血栓容易堵血管。有研究说,气温每升1℃,中风风险就加2%——别小看这2%,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风险可能翻番。
2、空调一吹,血管“忽冷忽热”
从35℃的户外冲进20℃的空调房,血管会突然收缩;再出去又突然扩张,就像反复拉拽的橡皮筋,容易“崩裂”。老人或动脉硬化的人,血管弹性差,这么一折腾,可能诱发脑出血或血管痉挛。
3、作息乱,身体“扛不住”
天热睡不好觉的人不少,熬夜乘凉、晚上追剧到半夜的也多。睡眠不足会让血压忽高忽低,血管调节功能变差。加上爱啃冰西瓜、喝冰啤酒,或凑堆吃烧烤(高盐高油),这些习惯凑一起,等于给血管“埋雷”。
二、6个实用招,把中风挡在门外
1、喝水别等渴,每天喝够“8杯水”
成人每天得喝2000-2500毫升水(大概普通杯子8杯),天热出汗多就再加点。别用饮料、啤酒代替——含糖饮料越喝越渴,酒精还会让身体脱水。建议早上起床先喝杯温水,上午10点、下午3点各补一杯,睡前也抿两口。
2、空调别开太低,温差别超8℃
空调温度调在26℃以上最舒服,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8℃。从外面回来,别直接冲进空调房,先在门口站几分钟,让身体慢慢适应。睡觉时空调别对着头吹,最好开定时,半夜温度降了就关掉,开点窗透透气。
3、饮食少“重口”,多吃“护血管菜”
少碰烧烤、腌菜(高盐)、冰饮(刺激血管),多吃香蕉、菠菜、坚果,这些食物含钾、镁,能帮身体补电解质,稳住血压。做饭少放油盐,清淡点,既能解暑又护血管。
4、运动选对时间,别在“烈日下硬扛”
锻炼别赶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时候太阳最毒,容易中暑还伤血管。早上7点前或傍晚6点后去公园散步、打太极,或者选室内游泳、瑜伽,都是好选择。运动时带瓶水,每20分钟喝两口,要是觉得头晕、心慌,马上停下来到阴凉处歇着。
5、慢性病患者,药别停、量别忘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夏天更要当心。血压可能因天热变低,但别自己减药,得每天测血压,遵医嘱调整。糖尿病人要勤测血糖,脱水会让血糖飙升。心脏不好的人别累着,少去人多闷热的地方。药要备足,千万别随意断药。
6、老人和户外工作者,重点“护着点”
家里有老人,记得帮他们调整作息,中午睡半小时。衣服选宽松透气的浅色款,别穿深色吸热。独居老人最好每天和家人通个电话,问问身体情况。户外工作的师傅们,别硬扛高温,每小时歇10分钟,喝口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发生不适,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最后提醒:中风信号要记牢,快送医院别耽误。不管冬天夏天,要是突然出现一边胳膊腿没劲、说话说不清、眼睛看东西模糊,或者突然头痛、头晕站不稳,很可能是中风信号!这时候别等“缓一缓”,马上打120送医院——发病4、5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早到医院,后遗症可能就轻很多。
来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