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副主任医师王单拿起手机,看了一眼微信——熟悉的患者头像,还有意外的收款提醒。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秒回”,而是选择了沉默。
“红包拒收了!”
24小时后,年过七旬的李大爷收到了系统退回的200元钱。他没有想到这个结果,但也在情理之中。
与退款消息一起发过来的,还有王单医生的留言——“钱不能收,心意我领了,感谢您的信任和认可……”

“红包你们不收,那锦旗一定要送出去”,李大爷想着,没过两天就把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心血管内二科。
接过锦旗,医护人员跟着李大爷,一起竖起了大拇指。作为一位听力残疾二级的老人,这是他最朴实也最真切的赞许。
这段无声却有爱的医患故事,还要从一次普通的接诊说起。
李大爷患冠心病、高血压多年,这天病情突然加重,胸闷得厉害,偏偏儿女又因为工作原因不在身边,老人只能独自来到医院。
由于听力残疾,李大爷想要与外界交流,只能通过文字。于是,从门诊看诊到收治入院,再到住院系统治疗,李大爷遇到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就这样你写一句、我写一句地与他“对话”着,没有一点儿不耐烦。这也让当时胸闷难耐、紧张无比的老人,心中感到稍稍有了一丝放松。
发病急、症状重、病痛表达不便,鉴于李大爷的特殊情况,心血管内二科主任陈用贵查房后,凭借丰富经验及时给出系统诊疗方案,缓解老人的不适,对症治疗疾病。医护人员还利用手机软件的语音转文字功能,为答复老人的需求“提速”,尽全力解决他住院治疗期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专业有效的治疗,无微不至的照护,李大爷最近顺利出院了,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就像锦旗上写的“扶老助残团队精神”,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这段难忘的治疗经历,还有那条24小时后才回的微信消息,将一直温暖着老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