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奔腾向前的土地上,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正以静默却迅猛的姿态蔓延,如同潜伏在生命长河中的暗礁,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千万人的生命质量。
在这场与慢性疾病的持久战中,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的医师团队,以白衣为甲,以仁心为刃,成为了千万糖友最坚实的健康屏障。她们面对的不是骤起的疾风骤雨,而是持续多年的“温水煮蛙”;她们对抗的不仅是血糖数值的起伏,更是藏匿于血管肌理、神经末梢、脏器深处的隐匿病灶。在医师节这个镌刻着职责与荣光的日子里,我们走近这群特殊的守护者,探寻他们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的医者答卷。
医者的破局之路:从“多科奔波”到“一站服务”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早在2010年就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沈阳市糖尿病治疗中心。多年来,医生们目睹了太多令人痛心的场景,有的患者因辗转多个科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有的因忽视早期筛查导致不可逆的脏器损伤,有的因缺乏系统管理在并发症的痛苦中挣扎。“糖尿病诊疗不能再是单打独斗了!”这是内分泌二科宋晓燕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5年6月16日,沈阳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一站式门诊正式开诊,这标志着一场诊疗模式的革新在此落地。内分泌科系联合营养科、中西医结合科、神经外科、眼科、手足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构建起“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体管理”的全新体系。当医师们打破科室壁垒围坐在一起讨论病例时,当检查设备与诊疗单元在同一区域形成闭环时,他们知道,这场为糖友谋福祉的变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让专业触手可及:以精准全流程服务践行医者初衷
“以前看病像闯关,楼上楼下跑断腿,现在在一个区域就能完成所有检查治疗,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难处都想到了。”72岁的李大爷坐在诊室里,看着导诊护士递来的检查单,脸上满是欣慰。这位患糖尿病10年的老人,曾因并发症筛查需要在5个科室间奔波,如今在一站式门诊,从挂号到完成眼底检查、肌电图检测,全程不到1小时。
这样的便利,源于医师团队对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他们深知,糖尿病管理是场持久战,繁琐的流程会消磨患者的就医信心。为此,中心将采血、缴费、并发症筛查等基础环节整合,更特别设立了由内分泌科、中医科、营养科医师联合坐诊的体重管理门诊。在这里,医师们不仅关注血糖数值,更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代谢指标筛查,为患者定制从饮食到运动的个性化方案,从根源上改善代谢状况。
健康教育门诊里,经验丰富的医师们定期开讲,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糖尿病机制:“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它像脱缰的野马损伤血管”“控制饮食不是饿肚子,而是学会与食物和平共处”。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管理,而这背后,是医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备课、制作课件的默默付出。
据统计,一站式门诊运行以来,就诊患者数量增至整合前的2倍,平均就诊时间缩短40%,每人节约90分钟左右。但对医师们而言,更珍贵的是看到患者就医依从性的提升——并发症筛查率较之前提高30%,这意味着更多早期病变能被及时发现。
在细微处见真章:以专业坚守筑牢健康屏障
7月10日,内分泌一科医生段然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8年糖尿病史,因无明显不适一直自行间断服药,被家属硬拉到糖尿病治疗中心一站式服务门诊时还满不在乎。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段然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糖尿病就像个沉默的杀手,8年病史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她的坚持下,患者在门诊完成了全面检查。半小时后,检查结果印证了她的判断:眼底出血显示视网膜病变II期。段然立刻联系眼科主任辛成明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先调整血糖一周,再进行眼底激光治疗。治疗期间,段然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给患者讲解并发症防控知识,从用药注意事项到日常监测要点,耐心得像对待家人。
“早期并发症大多没有症状,但积极治疗就能逆转。”这是段然常对患者说的话。在糖尿病诊疗领域,医生们的战场不仅在诊室,更在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她们要对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患者的侥幸心理和认知误区。
精诚协作破壁垒:以仁心医术抚平顽疾伤痛
64岁的李先生曾被指端麻木、疼痛折磨了10年,即便在盛夏三十多度的高温里,脚上也必定套着厚实的棉袜,多家医院治疗无果。7月21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来到糖尿病治疗中心一站式服务门诊,找到了内分泌二科主任宋晓燕。宋主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肌电图报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逐渐清晰,但让她揪心的是,患者用过的药物清单里,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针对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案。
宋主任拿着李先生的病历立即找到神经外科主任张东强、介入科主任刘万泉。三位主任在办公室里展开了长达三小时的讨论,考虑周围神经病变更严重,最终敲定由神经外科采用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方案。
术后第二天清晨,宋晓燕主任查房时,刚走到病房门口就听见爽朗的笑声。推开门,看见李先生正赤着脚,他激动地说:“我脚不麻也不疼了,你看不穿袜子也不觉得冷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手术前一晚,宋主任办公室的灯亮到十一点——她在修改血糖调控方案;张主任则对着手术流程图反复推演,连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血压波动、术后镇痛方案都一一细化。两位主任的微信对话框里,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凌晨零点十七分。
与时间赛跑的人:以责任担当彰显对生命的敬畏
感染风险增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7月4日,内分泌三科主任徐静就收治了一位因手外伤引发感染的患者,就诊时左手小指已经红肿流脓,空腹血糖13.0mmol/L,餐后血糖高达24.0mmol/L。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位有12年糖尿病史的患者,近10年从未规范用药,也未监测血糖。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伤口易感染,进展快,易形成化脓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等。当务之急必须先把血糖控制住。”徐主任迅速制定方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口服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那几天,徐主任每天清晨都会到病房查看血糖情况,根据数值调整治疗方案,就像在钢丝上行走,精准把控着每一个剂量。手足外二科王曦主任则每天来病房换药仔细观察创面的红肿、渗液情况,更换无菌敷料,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细致。
三天后,患者血糖趋于平稳,立即转入手足外二科手术治疗。从脓肿切开引流到骨髓炎病灶清除,再到肌腱断裂修复,多学科医师全程护航,最终患者顺利出院。这场跨越两个科室、历时近一个多月的救治,展现的不仅是医生们的专业能力,更是他们对患者生命健康的极致负责。
在糖尿病诊疗中心,有人为了让患者健康需求及时得到解答,自己私人号码毫无保留;有人为了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在办公室里熬过无数通宵;有人为了让老年患者听懂医嘱,把注意事项写成大字版的便签……他们用专业对抗疾病的复杂,用耐心化解患者的焦虑,用坚守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在医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我们向这群糖尿病诊疗中心的守护者致敬时,更应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医者精神,是打破常规的创新勇气,是换位思考的人文关怀,是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是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糖尿病中心的医者们正用行动证明,对医者而言,最高的荣誉不是掌声,而是看着患者重获健康的笑容;最好的节日礼物,莫过于那句朴实的“谢谢你,医生”。在守护糖友健康的道路上,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因为他们深知,医者的初衷,永远在患者需要的地方;医者的职责,永远是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