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静脉治疗应用广泛的一种输液工具,不仅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还包括一部分需要输入刺激性药物的内、外科患者,是保护血管资源达到长期治疗的“生命线”。近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心静脉护理小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心静脉专科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班,来自临床的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士和部分经常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护士,共36人参加此次专业培训,不仅提升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及临床应用的专业技术水平,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安全的静脉治疗服务。
本次专科培训以静疗前沿技术推广为核心,开篇即由特邀培训专家详解Sherlock(磁导航)3CG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值得关注的是,市五院作为市级医院磁导航技术培训中拟首个开展该项目的单位,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充满期待。其作为静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可精准锁定导管尖端位置,有效解决传统置管中的定位难题,助力PICC置管成功率与安全性双提升。随后开展的3CG PICC实操工作坊中,授课老师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操作演示,过程流畅精准,同时解答了学员在技术应用上的疑问,还通过交流操作心得,夯实了大家的技术应用能力,让专科护士直观感受到3CG技术的优势与魅力。
培训内容丰富多元,甲状腺肝胆肿瘤外科护士长周洋解读中心静脉导管最新指南,梳理前沿规范,对置管过程及维护细节逐步分析,详细讲解指南和共识的推荐强度及步骤要求。放疗一科护士长孙宇分享中线导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拓展了专科护士对不同导管类型的认知。置管中心护士长袁滨则围绕PICC导管并发症应对策略与集束化管理展开讲解,从静脉炎、血栓形成到感染,深入剖析诱因与表现,详细说明预防及处理措施,同时着重分享了集束化管理在应对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实施方法与成功经验,包括操作流程的建立、护理清单的制定(置管、维护与健教等)、不定期培训与实时动态监管等,通过同质化的管理、针对性的培训、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改善了患者携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清晰思路。
本次培训还聚焦案例与经验交流。在周洋护士长分享PICC导管相关风险案例后,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士参与了座谈会,深入剖析置管、维护及居家护理中的隐患,交流复杂案例处理技巧,探讨优化导管护理流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在思维碰撞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培训以3CG新技术为切入点,深化了集束化管理理念,提升了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前沿技术的掌握程度。通过并发症分析总结与案例交流,护士应对临床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护士表示,将把所学应用于实践,优化导管护理服务,推动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