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提示,处暑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防病应以滋阴润燥养肺气为重。
一、处暑的特点
处暑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气温逐渐下降,降雨也逐渐减少,但由于南方的季节比北方晚,因此江南一带处暑之后炎热未减,使人觉得与三伏天一样酷热难耐。处暑前后正是秋种繁忙季节,对于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来说,此时的降雨非常宝贵,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处暑期间,正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即秋乏,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生活应相应调整,保持
睡眠充足,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调理,这样才能安度处暑。
二、处暑起居调整
处暑后天气变凉,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以提前进入睡眠状态,防止上班犯困。适当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年人要午休,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睡觉时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多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衣着方面,不宜急于增加衣服,但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三、饮食方面
处暑时节应合理营养、保持清淡饮食,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因而应适量少吃。多吃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青椒、茄子、土豆、葡萄、梨等。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排除掉,而且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处暑食疗小方:百合莲子汤,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做法:百合浸泡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本期专家】
田霞
沈阳市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科主任
个人简介:从事临床工作20年。在康复医学方向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针对肝病常见的肝硬化腹水、腹胀、腹痛、黄疸、失眠等制定了系统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对于各种骨与关节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把康复的理念推广至“治未病”,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康复,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发挥中医优势:辨证论治、整体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