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天气渐凉,早晚温差大。这本是惬意时节,但身边“咳咳”声却不断。这恼人的“换季咳”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应对?
一、换季咳的四大“元凶”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反射,用于清除呼吸道刺激物。夏秋之交,正是刺激物增多的时期:
1. 温差大:早晚温差大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容易“趁虚而入”。
2. 过敏原多:秋季花粉(如蒿草)、室内尘螨和霉菌活跃,易引发过敏性咳嗽或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干咳。
3. 空气干:湿度下降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痒,从而引发咳嗽。
4. 病毒活跃:天气转凉,鼻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开始活跃,容易引发感冒咳嗽。
二、两种咳嗽,区别对待
· 干咳(无痰):喉咙发痒,忍不住想咳。常见于过敏、感冒初期或气道受刺激。
· 应对:镇咳、舒缓气道。
· 湿咳(有痰):咳嗽带痰,常见于感冒中后期或支气管炎。是身体在排痰清除废物。
· 应对:祛痰、化痰,而非强力镇咳。
三、家庭护理小妙招
1. 喝蜂蜜水:蜂蜜能在喉咙形成保护膜,有效缓解夜间干咳(1岁以下婴儿禁用)。
2. 多喝温水: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湿润。
3.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50%-60%的湿度,缓解干燥。
4. 避开过敏原:过敏者外出戴口罩,回家及时清洗。
5.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多吃雪梨、银耳等润肺食物。
四、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 咳嗽持续超过2周未好转
· 伴有发烧、胸痛、呼吸困难或咳浓痰、血丝
· 咳嗽声异常(如犬吠样)或带喘鸣音
· 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剧烈咳嗽
总结:夏秋之交的咳嗽多由环境和病原体变化引起。分清类型、做好护理大多能缓解,但出现危险信号时务必及时就医。
祝大家呼吸顺畅,享受美好季节!
来源: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