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两个月大,吐的全是黄绿色胆汁,哭都没力气,我们抱着他往医院跑时,手一直抖!”近日,沈阳市儿童医院外一科联合超声科、PICU、手术室等多科室,以高效协作与成熟的微创技术,成功为这名体重仅6.5kg的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患儿化解危机,用专业与温情守护了幼小生命。
紧急接诊,锁定病因
“孩子起初只是偶尔吐奶,可两天内呕吐频次骤增,呕吐物变成胆汁样的黄绿色,还拒绝吃奶、精神萎靡”。急诊科主任李哲接诊后,凭借多年儿科急诊经验立刻警惕:“婴幼儿胆汁性呕吐可能是肠道梗阻,拖延会引发肠坏死!”他一边安抚家长、一边迅速安排检查。超声科李广亮医生通过彩超精准捕捉关键病灶,明确诊断为“肠扭转,考虑肠旋转不良引起”,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术前准备
外一科李春雷医生接到会诊请求后,立即赶到患儿身边评估情况,果断决定将其收住院。患儿入院后,曲朝晖主任带领外一科团队迅速启动紧急处理方案,严格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实施胃肠减压缓解梗阻症状,马立东医生第一时间纠治患儿的酸中毒与水、电解质紊乱,为后续治疗筑牢基础。进一步检查显示,患儿暂未出现腹膜炎、肠绞窄及肠缺血等危急并发症,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肠腔通畅,符合肠旋转不良表现,这为微创手术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鉴于患儿年龄尚幼,外周血管穿刺难度较大,且术后需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经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其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确保操作安全与效果,护士长史桐梦第一时间与重症医学科开展积极沟通、协调资源,最终在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伊婷婷的专业操作下,成功为患儿完成PICC置入,为患儿后续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稳定静脉通路的同时,PICU孙鹏医生也全程参与患儿诊疗,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与内环境变化,通过精准调控,将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逐步调整至正常范围,为手术安全开展扫清了内环境障碍。
精准手术,毫米级操作
手术如期开展,此次手术由外一科曲朝晖主任主刀,采用腹腔镜下Ladd's手术这一微创术式。麻醉科主任谷春红亲自坐镇,根据患儿月龄小、耐受度低的特点,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全程精准监测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深度适宜、呼吸循环稳定。手术室护士长金波提前做好器械准备与环境消毒,与手术团队默契配合,为手术高效推进提供保障。
术中,曲朝晖主任凭借娴熟的腔镜操作技巧,在狭小的腹腔空间内精准施术,成功复位扭转的中肠,细致松解压迫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的异常索带,有效拓宽肠系膜根部,随后将小肠、结肠分别置于腹腔右侧与左侧,还同期切除阑尾并顺行排列肠管,彻底解决了肠旋转不良的根本问题。手术仅留下三个数毫米的微小切口,既实现了病症根治,又最大程度保留了腹壁美观,完美兼顾治疗效果与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术后恢复,精细照护
在护士长史桐梦的全程带领与技术指导下,科室护士形成了高效协同的护理团队,将快速康复技术的优势充分转化为实际护理效果。术后,患儿恢复顺利,各项指标平稳,已逐步过渡到正常喂养,康复出院。出院时,家长送来写有“医德高尚亲和仁爱 医术高超严禁精湛”、“白衣天使温暖关怀 细心呵护大爱无疆”、“情系患者如亲人 精心护理暖人心”三面锦旗,再三向医护们致谢。
此次救治的成功,体现了沈阳市儿童医院外一科在小儿消化道畸形微创治疗领域的深厚功底,科室开展腔镜微创技术20余年,技术成熟手术成功率高,更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从前期诊断、紧急处理,到静脉通路建立、内环境调控,再到手术实施与术后护理,各科室打破学科壁垒,无缝衔接、高效配合,用专业与责任为患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更多患病儿童带来了健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