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影响家庭幸福与社会发展。当前,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学生面临的学业、人际等压力逐渐增加,关注并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下面就谈谈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如何从多层面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出问题后及时寻求帮助的途径。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心理健康并非单一维度,而是涵盖多方面的平衡状态。具体来说,
1、要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看待外界,具备正常的学习与思考能力。
2、要有情绪管理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压力时,可合理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堆积。
3、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与同学、老师、家人友好相处,懂得尊重他人、换位思考。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各类挑战。
二、如何从多层面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一)学生个人层面:学生是自身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学校课程、科普书籍、官方平台等渠道,了解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方法。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3.学会主动倾诉,当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及时向信任的人表达,避免问题积累。
(二)家庭层面: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 “第一课堂”。
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唯成绩论”转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情感变化上,多给予孩子陪伴与鼓励,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2.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每天留出固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其想法与感受,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3.家长要做好榜样,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主阵地,需搭建核心保障体系。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开设专项课程,结合主题班会、心理讲座,覆盖新生适应、学业减压等议题,还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知识。
2.学校要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培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 识别心理异常。
3.学校要建心理辅导室与学生心理档案,动态跟踪情况,发现危机及时联合多方处置。
4.学校通过校园宣传消除心理问题偏见,营造积极氛围。
三、学生心理健康出问题后及时寻求帮助的途径
当学生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学习效率大幅下降、不愿与人交流等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寻求帮助。
1.学生可向学校心理教师求助,通过心理辅导室进行一对一咨询。
2.家长要敏锐察觉孩子的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必要时带领孩子前往专业医疗机构。
3.学生或家长可拨打沈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等。获取24小时的心理支持,避免因延误干预而导致问题加重。
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发力。因此,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携手为学生搭建起坚实的心理防护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中成长,绽放青春光彩!
撰稿人:王会秋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治疗师,系沈阳市安宁医院心理康复中心主任,沈阳市精神心理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常务副主任、沈阳市心理咨询热线工作室负责人。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与康复;尤其沙盘游戏、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等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