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使用多年的机器,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这些慢性病,虽然不会立刻危及生命,但如果不重视,可能会悄悄影响我们的健康。10月6日正是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话家常是节日标配,可这份热闹与温馨,对老年慢病患者而言,却可能藏着病情波动的风险。如何让老人们既能安心享受中秋,又能稳住健康“防线”?下面,咱们就聊聊老年慢病的科学管理,帮大家过个平安团圆节。
一、为什么慢性病总爱找上老年人?
慢性病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多年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身体老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
1.器官老化:心脏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引发高血压,胰岛素分泌减少容易导致糖尿病。
2.危险积累:年轻时抽烟、喝酒、爱吃咸辣油腻的食物,年纪大了就可能“算总账”。
3.抵抗力弱: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小毛病容易拖成慢性病。比如一次中秋前后的感冒没及时治疗,或许就会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影响节日后的生活质量。
其实,与“老慢病”相处的关键,不是彻底消除它,而是通过科学管理与心态调整,让病情可控、生活如常。即便过节,也能在团圆氛围里守住健康,轻松享受中秋的美好。
二、科学管理病情,中秋安心过节
1.遵医嘱治疗,用药不“断档”:中秋期间走亲访友、作息稍有变动,但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的节奏不能乱,更不能擅自停、换药。比如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测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毕竟团圆饭再香,也比不上稳定的指标让人安心。
2.抓“可控因素”饮食过节不“任性”:中秋少不了月饼、甜汤、油腻菜肴,这些正是慢性病的“大忌”。要严格控制高盐、高糖、高脂摄入,月饼浅尝辄止,多吃清蒸、炖煮的家常菜;每天适度运动:散步30分钟、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运动不伤膝盖,还能增强平衡力,预防摔倒,能有效减轻病情。
三、定期检查,心里有数才踏实
1.免费福利别错过:国家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血压、血糖、血常规、心电图等项目),建议尽早参与,相当于给身体做“全面排查”,为过节健康打底。
2.家中自测不放松:中秋前后更要加强监测,高血压老人每天早、中、晚测血压,糖尿病老人每周至少测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数据方便医生调整用药。
3.重点筛查不忽视:若有慢性病家族史的老年人(比如父母患过糖尿病、老年痴呆),中秋后不妨主动增加专项检查频率,把健康风险挡在门外。
四、心态好,中秋更舒心
1.接纳衰老:头发白了、走路慢了是自然规律,学会与身体和解,不攀比、不焦虑。
2.社交养心:节日里多和家人朋友聊天,聊聊过去的中秋回忆,也能疏解情绪;若有烦心事,别憋在心里,和家人说说心里话,心情顺了,疼痛也会“退一步”。
3.培养兴趣:养花、练字、听戏,做些喜欢的事能让大脑保持活力,预防老年痴呆。
其实,老年慢病患者与“老慢病”的“和平共处”,就像中秋赏月一样,需要慢慢来、用心品。记住四个关键词:饮食清淡、适度活动、定期检查、心态乐观,不仅能安稳度过中秋,更能让往后的日子都充满活动。
说到底,老年慢病的“和平共处”,是一场“知己知彼”的持久战:了解它、控制它,却不被它定义生活。这个中秋,愿每位老人都能在团圆的幸福里,守住健康、享受美好。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每个节日里最珍贵的“团圆礼物”。
【本期专家】
李明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医师,擅长慢性病急性加重的治疗,尤其擅长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衰竭、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