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包含200多种类型的“疾病家族”,其中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最易侵袭老年人群。据统计,我国骨关节炎患者已超1亿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这意味着,关节的“沉默磨损”正悄悄盯上越来越多的人。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让我们每个人主动参与关节健康管理,通过科学认知与积极行动,守护生命质量。
很多老人将关节不适归咎于“年纪大了自然如此”,却不知这正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化是关节炎发展的核心,初期可能只是晨起时的短暂僵硬,或上下楼梯时的轻微酸痛,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关节肿胀、活动时的摩擦音,严重时甚至无法独立行走。专家提醒:忽视这些信号,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而主动识别、及时就医,正是“掌握健康主动权”的第一步。
一、风险解码:哪些因素在“侵蚀”你的关节?
关节健康的失守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警惕这些:
1.年龄与劳损: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水分流失、弹性下降,长期重复的蹲起、爬楼等动作会加速磨损,这也是膝关节、髋关节成为高发部位的原因。
2.体重负担:肥胖是骨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3-6公斤,长期超重会显著缩短关节“使用寿命”。
3.基础疾病与外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影响关节血液循环,而年轻时的关节外伤若未妥善处理,老年时发病风险会大幅升高。
4.生活习惯偏差:受凉受潮会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重炎症反应;长期久坐不动则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失去对关节的支撑保护作用。
二、行动指南:把关节健康“握在手中”
1.科学锻炼:给关节“添动力”而非“增负担”
很多人因怕痛而拒绝活动,实则适当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为关节提供更好支撑。推荐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项目:
(1)关节友好型运动:散步选择塑胶跑道,搭配减震跑鞋;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既能活动关节,又能避免损伤。
(2)针对性肌力训练:靠墙静蹲(背部贴墙,膝盖不超过脚尖)可增强股四头肌;握力球训练能改善手部关节灵活性,尤其适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3)避开高危动作:避免爬山、深蹲、搬重物等增加关节压力的行为,上下楼梯时可借助扶手分担负荷。
2.合理养护:细节里的关节“保护伞”
(1)控重减负:通过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每减轻5公斤体重,可使膝关节疼痛风险降低50%。
(2)保暖防潮:秋冬季节佩戴宽松护膝(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外出时注意脚踝、手腕等部位保暖,避免空调、风扇直吹关节。
(3)营养支持:增加牛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钙与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或遵医嘱补充制剂),为骨骼与软骨提供营养。
3.规范诊疗:早干预才能防致残
当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任一症状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目前关节炎治疗已形成“阶梯化方案”:
(1)早期: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缓解症状。
(2)中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镇痛药物或关节腔注射治疗,延缓软骨退化。
(3)晚期:可通过关节置换手术重建关节功能,重拾行动自由。
特别提醒: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需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避免饮酒与受凉,减少急性发作风险。所有治疗均需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
4.定期监测:慢性病管理的“必修课”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需长期监测,通过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关节超声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中可备简易监测工具:用软尺测量关节周径,观察是否有肿胀变化;记录每日关节僵硬时间,这些细节都能为医生评估病情提供重要参考。
三、医患同心:让专业守护更有温度
关节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石,请相信健康从来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掌控。从今天起,把关节养护融入日常,用科学的行动对抗岁月的侵蚀。
【本期专家】
孙乾,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疑难病诊治也颇有建树。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