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青春期,许多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怎样生活”“未来走向何方”。这种迷茫并非坏事,而是寻找自我认同的必经阶段。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逐渐确定方向,这一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不断探索与体验来完成。以下七个方法,可以作为成长路上的参考。
1.勇敢尝试不同角色
青少年不要害怕尝试,可以去参加社团活动、报名学生干部、假期体验兼职或志愿服务。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不同的身份里认识自己:哪些让你觉得兴奋有力,哪些让你感到拘束?答案就藏在体验里。
2.保持记录与反思:
每周花点时间写下三五句话:什么事让我最开心?什么事让我很挫败?用手机备忘录也行。定期回顾,会发现自己在什么环境下能量满满,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茫。
3.发现兴趣与价值观
给自己列一份“兴趣清单”,写下最想做的5件事,并尝试一些没体验过的新活动,比如摄影、运动、编程。再想一想:我认同的价值观是什么?是帮助别人、还是追求独立?兴趣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往往能指引未来的方向。
4.向榜样学习,但保持选择性
模仿别人是成长的一部分,你可以观察一位欣赏的老师、学长或朋友,思考他们的优点对你是否有启发。但记住:榜样是参考,不是复制。你最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变成另一个“别人”。
5.多和人交流
自我认同不是一个人憋出来的,而是在交流中逐渐修正的,可以试着和父母聊聊困惑,向老师或长辈请教他们的经历,也和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
6.接纳“还没想好”
如果有人问你“以后想做什么”,完全可以回答:“我还在探索,但我知道自己喜欢哪些方向。”这并不是“不成熟”,而是给自己留成长的空间,别因为别人已经确定目标就焦虑,每个人的节奏不同。允许“还没决定”,反而是一种成熟。
7.给自己设定小目标
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通过小目标一步步积累。比如:下个月在班会上做一次分享,假期完成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尝试一项新技能。每完成一个,就在清单上打勾,小目标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成长。
自我认同探索不是要立刻找到“标准答案”,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记录、每一次交流,都是在为未来的独立和成熟打下基础。请记住,只要保持探索的勇气,你就正在走在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上。
专家简介:
姚明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员工帮助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辽宁省心理咨询协会会员;《四川精神卫生杂志》青年委员会委员。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理治疗方面擅长人际关系调整、厌学、考前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