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为什么喝酒伤菊?原理很简单,酒会穿肠过。酒精进入体内后很大一部分会通过直肠肛门直接排出,形成“精准打击”。而且这一点与酒精耐受性关系不大,也就是说——和你“能不能喝”根本没关系。
1.酒精会直接损伤直肠黏膜
有研究显示,乙醇局部浓度达到14%就会直接导致黏膜损伤,引起直肠黏膜糜烂、出血、通透性增高,进而在痔区形成痔核。在小鼠实验中,长期酒精诱导下,损伤甚至能深达肌层,诱发肿瘤因子释放,甚至会大大提高罹患大肠癌症的风险。
2.酒精的血管扩张作用
酒精会导致直肠肛门部位的血管壁松弛,静脉充血、增大,逐渐融合形成团块,最终导致痔疮脱出、出血等问题。
3.长期饮酒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会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直肠血管充血、血管壁变薄,进而引发出血。同时,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使得痔疮出血后更不容易止血。
4.什么又叫“适量饮酒”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这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毫升,或50度的白酒30毫升。
如何尽量减少喝酒损伤
1.避免空腹喝酒:喝酒前建议吃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糕点等。蛋白质能与酒精结合,减缓酒精吸收速度,并减少排出时对黏膜的直接刺激。
2.选好下酒菜:切忌咸鱼、香肠、腊肉等熏腊腌制食品。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酒精结合,不仅加重肝脏负担,更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
3.选对时间:下午15:00–17:00是相对安全的饮酒时段。此时人体感觉敏锐,血液中所含的糖分较多,对酒精的耐受力也较强。
作者:周欣
来源:沈阳市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