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从来都不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承受更多的各种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最主要的一类心理疾病。粗略统计,目前我院门诊接待患者中,以“失眠,焦虑,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来就诊的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
关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感到经常性的或持续的不开心,高兴不起来,心情低落,沮丧,严重者情绪悲观,继而产生轻生观念,甚至出现自残和和自杀行为;
2.患者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和乏力,日常活动变得疏懒,缺乏动力,对既往喜好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人际交往变得困难;
3.患者反应变迟钝,主动言语减少,思维能力下降,主观感到脑子变笨,不聪明了,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变差,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下降,因此常常怀疑和否定自己的能力,甚至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4.患者经常入睡困难、早醒或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在短期内明显减轻。
除了上述情况,特殊群体的抑郁症并不容易被早期识别并得到明确诊断,比如一些年龄偏大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往往更加突出,患者因失眠、心慌、胸闷,胃肠不适以及躯体慢性疼痛等症状,辗转就诊于综合性医院,错误认为是某些躯体疾病引发的症状,忽视了抑郁相关的躯体化症状,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导致病情慢性化和复杂化,增加了后期的治疗难度。另外就是青少年群体,由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不平衡,心理发育迟滞,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很多患儿更多暴露出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的临床特征,如:敏感、焦虑、烦躁、易怒、行为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自残,伤害自己身体,人际关系不良,学生厌学等,很多情况下,由于家长疏于关注,仅仅将其视为青春期逆反现象,即使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仍缺乏直视的态度,耽误了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从社会和专业的角度出发,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减少人为因素不良影响,无论作为患者的家属、子女还是家长,要积极客观的对待病情,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过去那种有病羞于看专科的传统观念一定要摒弃掉,这样才能让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的机会,从而获得更佳的疗效;
2.支持患者勇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充分给予心理抚慰和精神上的支持,给予足够的陪伴,增加情感沟通和交流,帮助其减轻和消除其恐慌心理,重新树立自信心;
3.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模式,简化日常生活,锻炼、作息和饮食要有规律,增加每天与人相处的机会;
4.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长要探寻积极的互动方式,要重视孩子心理变化,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其相处,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帮助其平稳过度。
专家简介:
赵芳全,主任医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心理卫生工作24年余,曾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修,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治疗培训。担任沈阳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评审专家。曾获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称誉,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专业技能精湛,擅长心理疾病心理干预和治疗。从事相关工作以来共发表国家级论文近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