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神经内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我父亲上午抽烟的时候突然发现右侧身体没劲,站不起来,说话也不清楚,平时他就是血压有点高,一直也没吃药……”,当患者出现这种症状通常指向一种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脑卒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疾病。
正是因为脑卒中“四高”的特点,10月29日第18个世界卒中日的宣传主题、口号定为“卒中,重在预防”。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卒中患者约1494万人,每年新罹患卒中的患者约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的患者约有154万人。这些卒中患者中约有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更是高达40%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无论对患者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所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一、饮食需健康
很多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偏油偏咸,喜欢“吃香喝辣”,尤其在秋冬这样的季节,更是有“抢秋膘”这样的习俗。过于油腻或是重口的饮食可能引起血脂、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进补,保证每日饮水量,可以进食蔬菜水果、优质蛋白以保证营养均衡。
二、活动需适量
天气温暖时,人们喜欢外出游玩,日日不思归,大量活动时劳累和出汗会降低脑灌注,增加卒中发病风险。随着气候寒冷,我们的身体逐渐犯懒,出现“猫冬”的情况,长久不活动,血液循环不佳,也会增加卒中发病几率。因此锻炼活动要注意适时适量,现在正是秋冬季,冷热温差会引起血管剧烈收缩舒张,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磕碰。
三、习惯需良好
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的人把它当作纾解压力的方式,有的人把它视为日常娱乐的源泉。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渐侵蚀人们的血管、身体,增加体内有害物质沉积,加大脑卒中发病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纾解压力平缓心情。
四、慢病需防治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且这些疾病都是能够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这些慢性病指标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来讲是非常关键的。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规律用药,避免突然增减或是停药换药,注意按时体检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现如今,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脑卒中的认知逐渐增加,“预防”这个关键环节已经深入人心。正确预防脑卒中,减少卒中的发病几率,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愿大家都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老人,远离卒中。
包一贺,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医学硕士,擅长急性脑血管病、痴呆、认知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对神经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