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及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大家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使用,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沉迷成为了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1.学龄前(0-6岁)
①学龄前儿童不应该过早接触网络:幼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并不能促进智力的开发,强烈的视听信号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脱节,造成发展中的器官和成长中的精神意志弱化。
②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幼儿长时间在电子屏幕前,会造成大脑神经递质分泌的紊乱,使孩子情绪变得急躁、焦虑不安,甚至有攻击性;对幼儿视觉技能和空间智能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眼部运动肌群的协调、对图形或场地的视觉估计、空间的一致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电子产品浪费了孩子在现实情境和广阔天空中的学习体验时间。
③作为家长,要做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游”,提供给孩子感知觉学习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真正的危险不是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孩子起跑太早了。
2.学龄期(6-12岁)
①家长要警惕网课后的网络成瘾问题:在孩子接触网络的第一天起就要和孩子做好约定,形成固定的习惯,如:上网是不能和同学聊天,作业没有完成不能上网,每次上网不得超过1小时,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能上网等;学龄期儿童,家长最好能够抽出时间陪同上网课,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②让家庭更温暖:现实家庭的温暖、安全感可以减少孩子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现实连接感,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比如: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干家务等。
③让生活更好玩:家长要把养育孩子的热情放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陪伴、指引、家规、疼爱。当家的每个细节都有了对物、对人的亲切,孩子自然会更加热爱生活,远离网络。
3.青春期(12-18岁)
①家长不要阻止青春期孩子接触网络,这也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要主动与孩子保持密切的对话。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网络世界成长起来的孩子的情感交流方式和孩子在网络中的内心感受。
②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律,全家一起行动,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从他律、互律走向自律,从好行为变成好习惯。
③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应该是学习的有益补充,不是学习的障碍。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教孩子怎样查资料,帮助孩子获取新知识,利用网络高效学习。
④家长和孩子一起娱乐,共同游戏,要对游戏时长、花费等娱乐习惯进行管理,可以把游戏作为亲子陪伴的重要活动,陪伴是最好的管理。
用心呵护,和孩子一起成长。希望每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都能在网络时代拥有美好的生活。
专家简介:
王晔:主任医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八病房主任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位。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SP)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SP)CBT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CPA)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擅长领域: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见解;擅长青少年心理问题、婚姻家庭问题、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擅长生物-心理-社会的整合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