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脊梁通,百病消”,这其实说的便是捏脊,捏脊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如何正确捏脊?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以捏脊治疗急性腹痛,这是文献中关于捏脊的最早记录。因其操作简单,常用于儿童保健。
操作及功用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双手捏起脊背部皮肤,从长强(尾骨)沿脊柱捏至大椎。为加强疗效,可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
姿势一:拇指指腹与示、中指指腹相对,三指夹持尾骨上方的肌肤,示、中指在前,拇指在后,三指相对用力提捏,同时拇指向前推动。
姿势二:拇指指腹与屈曲的示指桡侧相对,二指夹持脊柱部肌肤,拇指在前,示指在后,二指提捏的同时,示指向前推动。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等。
操作要领
①方向:推拿操作时方向有补泻之分,对于脊柱而言,向上为补,即我们介绍的捏脊疗法,可治疗腹泻、疳积等虚症;向下为泻,可治疗发热、便秘等实症,很少用于保健。
②力度: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力度要恰当。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得太松则不易提起皮肤。
③次数:一般捏脊法多捏3遍以上,最后1遍操作时,每捏3下向上提1下,称“捏三提一”法。
捏脊作用
1.健脾和胃
捏脊能刺激脾俞、胃俞等与脾胃相关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孩子脾胃功能,改善挑食、积食、消化不良等问题,让孩子吃饭香、吸收好。
2.增强体质
捏脊能激发阳气、健脾理肺、调和脏腑,提高孩子免疫力,减少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让孩子少生病。
3.安神助眠
捏脊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孩子夜啼、睡眠不安时可通过捏脊缓解哭闹,改善睡眠质量。
4.促生长发育
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捏脊可疏通经络、激发阳气、调整脏腑阴阳、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助力孩子身高体重增长和智力发育。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捏脊适用于多种小儿常见病症,如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胀、泄泻、恶心、呕吐、遗尿、咳嗽、夜啼、生长发育迟缓等,对于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捏脊更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方法。
2、禁忌症:若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感染;有高热、寒战等急性感染症状;有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以及癫痫等疾患;有脊柱畸形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等,孩子均不适宜捏脊操作。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因为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被打破,出现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反应。我们人体的后背正中间,有一条重要的经脉叫督脉,它是人体阳气的“总指挥”,主管全身阳气运行。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有脏腑之气输注的背俞穴。捏脊时,不仅可以通过捏拿督脉振奋阳气,而且可以通过捏拿膀胱经改善各个脏腑的功能。
总之,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之气,调和脏腑功能使身体机能得到改善,经脉疏利,气血流畅,所以既能保健强身,又能治疗疾病,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主要手法之一。
【沈阳市中医院健康科普专家】
梁晨 沈阳市中医院 儿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擅长治疗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腺样体肥大等;
消化系统疾病:厌食、腹泻、腹痛、便秘、呕吐等以及儿童抽动症、脑瘫、遗尿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