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开足空调、畅饮冷饮、冲个凉水澡……这些“以凉抗热”的方式似乎是降温消暑的常态选择。然而,中医专家却提醒,过度依赖寒凉对抗高温并非最健康的防暑之道,反而可能因寒热急剧交替,导致身体难以适应,埋下健康隐患。
利用空调降温、吃些凉爽食品、避开炎热的室外环境、洗冷水澡、睡凉席等“以凉抗热”的方式,肯定是多数人在夏季采纳的防暑降温方法和常态的生活方式。但中医专家表示,“以凉抗热”并非最健康的抗热方式,甚至会因为寒气和热气交替,导致机体不耐受而生病。
辽宁省名中医、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房主任赵钧表示,想要舒适、健康地过夏天,还需要采取“以热攻热”的方式,痛快出汗。
喝热茶,消暑降体温 :夏季大量食用冷凉食品,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酸减少,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能力,可能造成痉挛疼痛,甚至导致厌食、呕吐和腹泻。此外还会导致毛孔宣泄不畅,身体散热困难,极易引发湿热症。赵钧主任表示,夏季最好还是要吃热饭热菜,一方面,夏季细菌容易滋生,高温消毒后的热饭热菜可防止腹泻腹痛等肠胃病:另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上讲,夏季人身体的阳气外发到体表,体内的脏器出现虚寒现象,吃“热”可以逼寒气,养阳气。
夏季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钾,有助于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饮用绿茶,或者空腹饮半发酵的乌龙茶;对脾胃阳虚的人来说,最好喝红茶或少量半发酵的铁观音或乌龙茶。
夏天闷热缺水,需要补水。正常情况下每个人一天需要补充1200ml的水,但是现在夏天温度太高,每天需要补充2000ml的水。每天起床需要喝一杯温水,要是喝凉水会对胃造成刺激,如果是胃寒的人喝了凉水可能会引起拉肚子,腹痛等不适。最好选择刚烧好放凉一点的白开水,或者有活性的矿物质水。上班族在坐公交或者赶路的时候需要在包里面放一瓶水,因为在这些时候身体会大量出汗,需要补充身体水分。
热水澡 ,帮助机体排热:在炎热的夏天,一动弹就一身汗,这时很多人喜欢冲凉,用冷一点的水迅速降温。赵钧介绍,夏季毛孔张开,人体突然用冷水激一下,毛孔就会立即紧缩,导致身体里面的寒气出不来,最终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夏天天气热,人们血管扩张,突然间的冷水浴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因此以冷抗热并非良策。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同时,热水洗脚也会起到防暑抗热的作用。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出点汗,逼出陈年寒邪:“中医上讲:‘寒者,凝之。’东北冬季漫长严寒,东北人大多寒性体质,气血运行差。夏季是毛孔张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适合多出汗,逼出体内的陈年寒邪,这样可以在立秋之后减少患上风湿病的几率。”赵钧表示,“祖国医学中‘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天阳气生发的机会,利用热性的扶阳灸、贴敷等方法将体内寒气驱除。”
沈阳市中医院健康科普专家
赵钧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房主任 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辽宁省名中医
沈阳市名中医
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辽宁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候升魁主任学术继承人
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主任
辽宁中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擅长治疗疾病:脑梗死及其后遗症、面神经炎、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偏头痛、神经性耳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失眠、肥胖症、过敏性鼻炎、痉挛性斜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