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压随着季节气温变化而自动调整,通常表现为冬季时血压偏高,夏季时血压较低。
究其原因冬季天气寒冷,血管遇冷收缩,加之出汗少,而血管中的血容量不会变化,血压会升高;而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皮肤的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同时排汗量增加,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有些人血压会偏低一点。
夏季血压忽高忽低,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鉴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位高危因素,有效防控高血压同时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炎炎夏日,对于高血压患者或者关注血压健康的朋友们来说,了解如何在夏季保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
1.均衡饮食需牢记
夏季气温高,人的食欲可能会下降,但仍要确保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控制盐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一些富含钾的新鲜蔬果,如香蕉、橙子、菠菜等,钾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对稳定血压有益。
2.水分补充很重要
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影响血压。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但别过量,1500-2000ml就好,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避免大口猛灌,要少量多次饮用。
3.适度运动不可少
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合并心脑疾病者运动前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从小运动量开始,量力而行。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以防中暑和“过山车”血压(血压剧烈波动)。
4.保证睡眠很重要
夏季昼长夜短,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天有7-8小时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可适当午休,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5.调整情绪很关键
闷热的天气容易让人烦躁,别让烦躁焦虑“带偏”血压。要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听音乐、看书、旅行,保持心情美美哒。
6.监测血压不能忘
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测量1-2次血压;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如食盐过多、口味过重、肥胖、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酗酒、精神压力大、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等),建议每周测量1-2次血压;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可早晚各一次监测血压,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本期专家】
贾惠中,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神经病学专业。擅长诊治各种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头晕等神经内常见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