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食用高脂、高热量和深加工食品、吃饭过快过饱、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久坐、运动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过量饮酒或短期内反复大量饮酒,这个时候就要小心脂肪肝找上门。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让我们一起保护肝脏,健康生活。
一、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关键场所,肝细胞进行脂肪代谢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出现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约为肝脏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积蓄的较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者肝细胞50%以上发生脂肪变性,则为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脂肪肝属于“慢病”,需要长期治疗,需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的膳食营养、系统合理的治疗。
二、脂肪肝的分类
从病因上,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称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在肝内代谢,长期的酒精损伤会导致肝脏细胞对脂肪的代谢能力降低,进而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
三、脂肪肝的易感因素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得出,若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营养不良
脂肪肝中的“脂肪”总给人感觉就是胖子的专利。其实不然,瘦子也可能中招,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而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5.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己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四、如何预防脂肪肝?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保持心情开朗
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5.定期健康体检
尽早发现相关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完善化验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期专家】
冯欣宇,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临床和科研能力,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肝脏疾病的诊治。
图片来源:网络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