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近视和弱视是家长尤为关心的两大眼病。如何早期发现近视?到底什么是弱视?这些眼病又该如何治疗?
发现近视:家中观察异常行为
越早发现近视,干预效果越好。如何在家中能够早期发现孩子近视呢?家长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是否异常。
近距离用眼习惯:孩子看书、写字时离书本过近(小于30厘米),或看电视、手机时身体前倾、凑近屏幕。
眯眼、歪头或斜视:因视力模糊,孩子会不自主眯眼缩小瞳孔以暂时提高清晰度,或歪头调整光线角度。
频繁揉眼、眨眼:视力疲劳可能导致眼干、酸胀,孩子可能通过揉眼缓解不适。
学习注意力下降:看不清黑板或课本内容时,孩子可能走神、抱怨头痛,甚至抗拒学习。
近视高发:电子产品消耗儿童远视储备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如果发现孩子可能患上近视,应及时去正规医院眼科进一步检查诊断,遵医嘱干预治疗。
弱视危害:立体视力受损影响择业
除了近视,弱视也成为家长十分关心的眼病。什么是弱视呢?弱视是孩子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包括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近视、远视、散光,在眼科统称为屈光不正,常是弱视产生的原因。但弱视与屈光不正不是同一种病情,其主要不同点是弱视眼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不能达到正常,除戴镜外尚需进行其他治疗,视力才有可能逐渐提高至正常。而屈光不正者佩戴合适的眼镜后视力即可达到正常,无需其他治疗。
弱视的孩子不仅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及精确的立体感。一个人若没有完善的立体视力,即使每只眼视力正常,也不可能很好完成精细工作。国家在招生或招工中,视力常常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有些专业如航海、航空、机械制造对视力、立体视力要求很严格,若因为弱视而失去了合适的机会,那将是终身遗憾。
趁早治疗:七岁前治愈率超八成
弱视的儿童,除有斜视外,外观没有明显改变,不红不痛,除视力低下外,大多数能正常玩耍、学习,家长和老师们不容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这样,往往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影响了疗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弱视患儿呢?
如果孩子看书时喜欢将书放得很近;看电视喜欢往前凑;常常眯眼看东西;或歪头用一眼看;或将脸转向一侧,眼睛斜向对侧看;在户外阳光下闭一只眼,有斜眼;在陌生环境中反应慢,行动迟缓;东西掉地上后,伸出双手搜索寻找等,发现以上表现,即应引起重视,早找医生检查。
弱视的患病率较高,发病率在3%~4%。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基本治疗无望。7岁前治愈率达82%~83%,大于7岁的儿童弱视治愈率仅46%~64%。13岁以后,眼——大脑皮质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视力提高的希望越来越小,治疗的困难越来越大。经过及时治疗后的孩子,不仅视力可以达到正常,而且部分或全部恢复双眼视功能,建立立体视力。
专家简介
李毅男 沈阳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硕士,现任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市科技局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伤残儿鉴定专家组成员,沈阳市残疾鉴定专家组成员,沈阳市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库成员。从事眼科专业30余年,一直活跃在眼科临床、教学、科研、防盲一线。精通儿童常见眼部疾病、复杂眼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在新生儿泪囊炎、小儿屈光不正,斜视弱视诊治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