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尽管暑热的余威尚未完全消退,但秋气已悄然开始收敛,大自然正逐步迈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阶段。
俗话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夏长”转向“秋收”,儿童需顺应“养收”原则,兼顾祛暑湿、防秋燥,尤重肺脾二脏调理。
一、立秋科学育儿--守护成长
立秋时节,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儿童的饮食应顺应节气变化,注重调理脾胃、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
由于“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特性,应避免儿童过量食用辛辣(如生姜、辣椒等)、生冷(如西瓜、冰淇淋等)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功能。注意饮食有度。
《饮膳正要》中记载梨 “主热嗽,止渴”,可生食或煮梨水,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
二、科学“贴秋膘”:儿童体重管理
民间素有“立秋到,贴秋膘”的习俗。对于儿童来说,“贴秋膘”需更加科学审慎,体重管理应贯穿全生命周期,遵循“平衡膳食,总量控制”与“动则有益,贵在坚持”两大原则,避免盲目进补导致肥胖风险。
(一)膳食调控:小份多样,严控三餐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需保证平衡膳食,使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量及比例适配。遵循《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的原则:
1.选取小份量食物实现食物多样,每日涵盖谷薯类、蔬果、禽畜鱼蛋奶、大豆坚果类,按年龄调控总量,以减轻脾胃负担。
2.严格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天都要吃早餐,并且要吃好早餐,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奶、动物性食物、豆、坚果等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可适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零食。
3.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严格限制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菜肴。
通过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同步实现立秋健脾祛湿与科学体重管理目标。
(二)运动处方:分级量化,趣味优先
立秋后,儿童运动以“微汗忌耗气”为强度标准。其中,学龄前儿童(3-6岁)每日活动总量≥180分钟;学龄儿童(7-17岁)每日中高强度运动≥60分钟(心率120-140次/分)。
此外,需严格管控学习娱乐时屏幕使用时长,避免久坐增加肥胖风险;运动后忌大汗伤津,防止病邪入侵。
三、立秋时令中药:解码茯苓与青蒿
【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河南等。多于7~9月采挖。秋季花盛开时药效较好,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胆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量】:10-15g(儿童请遵医嘱)
【药理作用】:茯苓含茯苓多糖、纤维素等,有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静等作用。
【临床应用】:茯苓复方对小儿秋季腹泻、斑秃、内耳眩晕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茯苓虽为药食同源中药,但儿童使用需以对症、适量、短期使用为原则,确保安全有效。
【青蒿】:
药用植物图片由周重建老师提供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其名首载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纲目》记载 “青蒿治疟疾寒热”。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量】:6-12g(儿童请遵医嘱)
【药理作用】:青蒿含青蒿素等成分,有抗疟、解热、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青蒿对于儿童在立秋时节可能出现的暑热未清所致的外感发热,以及阴虚内热引起的发热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发热、头痛等不适感。更重要的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现代医学治疗疟疾(其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的有效药物。
【注意】青蒿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儿童脾胃功能较弱,如有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寒表现,使用后会加重胃肠道不适。过敏者慎用。
【提醒】儿童脏腑功能尚未完善,用药需要谨慎。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和症状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四、立秋儿童养护:药膳搭配
百合银耳羹
【材料】百合、银耳、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撕小朵,与百合同煮至软烂,加冰糖溶化。
【功效】二者协同滋阴润肺,缓解儿童秋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是立秋儿童润燥佳品。
茯苓山药粥
【材料】茯苓、山药、粳米适量。
【做法】茯苓研粉,山药去皮切块,与粳米共煮成粥。
【功效】茯苓健脾渗湿,山药补脾养胃,二者搭配对儿童脾虚食少、便溏有良好调理作用,适合立秋后儿童养护脾胃。
川贝雪梨饮
【材料】川贝母(研粉)、雪梨、冰糖适量。
【做法】雪梨切块,与川贝、冰糖同炖30分钟。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儿童肺热燥咳。
以上药膳均需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食用,每周1-2次为宜。若儿童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师,切勿盲目用药膳。
立秋时节,顺应天时,合理运用中药与饮食调理,关注儿童健康细节,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季节转换,为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专家简介
李颖 沈阳市儿童医院 药剂科主任 主任中药师 临床药师。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沈阳医学院副教授、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教授传承工作室传承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药学会静脉用药安全调配专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药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二届委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