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心梗”和“脑梗”,您听说过“腿梗”吗?
在繁忙的都市街头,一位花甲老人步行几十米后因腿部疼痛而反复驻足休息,这个看似寻常的场景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血管疾病——“腿梗”,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病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的患病率已达12%以上,却因早期症状隐匿而常被忽视,病情进展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影响寿命。
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的一种疾病。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早期患者出现脚凉脚麻行走后腿部疼痛等症状,病情进展出现严重的间歇性跛行,影响生活质量,逐渐出现肢体缺血,溃疡,甚至坏死。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50岁发病率倍增)、性别(男性风险高于女性)、遗传背景(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可控的因素包括代谢三联征(糖尿病得病风险增加4倍,高血压会加速血管重构,高脂血症促进斑块形成)、吸烟(患病风险较非吸烟者高2-6倍,尼古丁有致血管痉挛的作用)、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形成血栓前状态)等。
三、如何判断是否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出现脚凉、脚麻、正常行走后出现腿部疼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可以自行检查自己的足部动脉血管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者消失要高度怀疑是否患病,如果出现足部坏死疼痛更要及时就医,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确诊。
四、如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锻炼和控制饮食很重要。严格戒烟可使截肢风险降低64%,地中海饮食模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监督下步行训练(每次45分钟,每周3次)可延长无痛行走距离。
2、药物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他汀强化治疗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目标值<1.8mmol/L。扩血管治疗,如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可改善微循环,缓解缺血性疼痛。
3、血运重建技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腔内治疗,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及支架置入使血管通畅,恢复血运。斑块旋切等血管减容手术可以重新获得动脉管腔。
五、预防与预后
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40岁以上高危人群年度踝肱指数筛查),二级预防(确诊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慢性溃疡患者专业化伤口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全身血管健康的晴雨表,其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与患者深度参与。随着血管学科的研究以及技术的突破,未来个体化精准医疗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曙光。认识疾病本质,践行科学防治,方能在这场与血管衰老的赛跑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