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髋关节骨折?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就可能骨折;二是老年人群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三是髋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相对较差,骨折后愈合难度较高。
二、髋关节骨折后,老人会有哪些典型表现?
最明显的是髋部剧烈疼痛,不敢活动或站立;受伤侧下肢可能出现缩短、外旋(脚尖向外撇)的畸形;按压髋部或转动下肢时,疼痛会加重。
三、听说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怕卧床”,这是为什么?
因为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比如,卧床时肺部痰液不易排出,易导致肺炎;下肢活动减少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此外还可能出现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对老年人来说危险性很高。
四、所有老年人髋关节骨折都必须手术吗?
不是,但多数建议手术。如果老人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手术治疗可让其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只有少数身体极差(如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无法耐受麻醉)或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才考虑保守治疗(如牵引、卧床休养)。
五、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哪些?各适合什么情况?
主要有两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合股骨颈骨折(髋部深处骨折),尤其高龄、希望尽快恢复活动的老人,术后1-2天就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
内固定术:适合股骨转子间骨折(髋部外侧骨折),通过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端,适合骨折位置相对稳定的患者。
六、术后多久能恢复正常活动?家人需要注意什么?
恢复速度因人而异,一般术后1-3个月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家人需注意:协助老人按医生指导做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练习);家里做好防跌倒措施(如安装扶手、铺防滑垫);保证营养,多补充钙、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定期带老人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七、如何预防老年人髋关节骨折?
关键在“防跌倒”和“强骨骼”。
防跌倒:改善居家环境(清理杂物、保证光线充足),老人活动时穿防滑鞋,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强骨骼:日常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
定期检查:老年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发现骨质疏松及时治疗。

专家简介:夏巨坤,副主任医师,沈阳急救中心铁西一分中心责任主治医。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6年,擅长院前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