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增大,成为脑卒中的高发季节。了解秋季卒中的特殊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保护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秋分,让我们在秋季一起预防脑卒中。
一、气温变化与血管应激反应
秋季气温波动剧烈,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增加血管壁压力。同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极易形成血栓。
建议: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头部、颈部和足部等易受寒部位;避免清晨气温较低时户外运动,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锻炼;室内外进出时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温度急剧变化。
二、秋季饮食习惯改变带来的风险
秋季人们倾向于摄入更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贴秋膘”,同时腌制食品摄入增加,导致食盐摄入量超标。这些饮食习惯会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卒中风险。
建议:保持“三低一高”饮食原则: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和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富含钾的食物(香蕉、土豆、菠菜)和镁的食物(坚果、全谷物);适量食用秋季特色食材如山楂、南瓜和梨,有助于降脂降压;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稀释血液浓度。
三、秋季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危险因素分析:天气转凉后,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下降,导致体重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同时,秋季日照时间缩短,可能影响情绪,增加压力激素分泌,进一步升高血压和血糖水平。
建议:坚持规律运动,每周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室内可进行健身操、瑜伽等运动,保持身体活跃度;保持社交活动,多参与户外休闲活动,改善情绪状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维持生物钟稳定;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
四、基础疾病控制不佳
危险因素分析:秋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剧烈,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许多患者未能定期监测指标,随意停药或减量,进一步增加了卒中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每周测量2-3次并做好记录;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血糖、血脂指标,保持达标状态;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筛查,了解血管健康状况。
秋季预防卒中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疾病管理,完全可以降低卒中风险,安然享受金秋时节的美好时光。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张舟,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医师,硕士学历,毕业于吉林大学,擅长常见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