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遇国庆,团圆欢聚的同时,也容易因饮食丰盛、作息变动打乱身体节奏。其实,守护健康无需复杂方法,从日常细节就能科学调理。无论是节日里的餐桌选择、饭后休闲,还是亲友相聚时的身心放松,都能融入健康智慧。下面这份涵盖饮食、中医、运动、起居的全方位调理方案,帮你在双节期间轻松维持好状态,既能享受团圆之乐,也能为健康筑牢根基。
一、饮食妙招
1.七分饱:每餐吃到不饿即可,避免过量,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和过甜的食物。
用小一点的盘子,吃饭时细嚼慢咽,戒掉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零食。
2.饮食调整:优化选择,而不是节食。
聪明搭配:每餐保证优质蛋白+大量蔬菜+适量主食。
蛋白:鸡胸肉、鱼虾、鸡蛋、豆制品。
蔬菜:多多益善,尤其是绿叶蔬菜。
主食:优选糙米、燕麦、藜麦等粗粮。
3.先喝汤再吃饭:饭前喝一小碗清淡的汤,能增加饱腹感,帮你自然减少正餐的食量。
零食换成水果:想吃零食时,优先选择苹果、香蕉、圣女果等水果,它们热量低、富含纤维和维生素。
4.多喝水:每天喝足1.5-2 升水,有时饥饿感其实是口渴。
5.茶饮调理
陈皮茶:陈皮能理气健脾,帮助消化。用几片陈皮泡水喝。
山楂荷叶茶:山楂消肉食积滞,荷叶清热利湿。两者搭配,适合喜欢吃肉、感觉油腻的朋友。
二、中医妙招
1.穴位按摩
足三里:位于犊鼻下三寸,腓骨旁开1寸。常按健脾胃、促消化。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调补肝肾、健脾祛湿。
中脘穴:位于肚脐正上方四寸。有助于消化。
天枢穴:横平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两寸。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2.拔罐:在背部的“膀胱经”或腹部的“神阙穴”(肚脐)周围拔罐,可以疏通经络,帮助祛湿。
3.刮痧:在手臂的“手太阴肺经”或腿部的“足太阴脾经”上刮痧,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代谢。
三、运动与情志
微汗运动: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肝郁”也会导致代谢不畅,压力大时可能导致暴饮暴食,可以试试深呼吸、冥想、听音乐或培养一个爱好。
多走楼梯少坐电梯:把日常的通勤变成一种运动,简单有效。
饭后散步15分钟:饭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散步有助于消化和控制血糖。
利用碎片时间:等车、打电话时,可以做些简单的小动作,如踮脚尖、收腹等。
四、起居
早睡早起: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有助于阳气生发和身体排毒。
午时小憩:中午11点到1点间,小憩15-30分钟,能补养气血,恢复精力。
【本期专家】
姜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擅长: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及难治性胸腹水、癌痛等中医特色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