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疾病。即使经过急性期治疗挽救了生命,许多患者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则是帮助患者重获新生、回归社会的关键。10月27日是世界作业治疗日,让我们共同关注康复的力量,了解康复治疗不仅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更助力他们更好地参与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活动。
一、康复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受损的脑组织周围存在着“半暗带”,这部分脑细胞虽然功能受损,但尚未完全死亡,仍然具有恢复的潜力。康复治疗正是通过刺激和训练,激活这些“休眠”的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患者功能恢复的潜力就越大,效果也越好。
二、作业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
作业治疗是一种康复治疗方式,旨在帮助因身体、心理、认知或发育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人恢复或提高其功能。在脑卒中康复中,作业治疗师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训练,帮助患者重建自理能力,重拾生活尊严。例如,作业治疗师会指导患者进行穿衣、吃饭、洗漱、做家务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还会推荐和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如餐具、穿衣棒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三、康复的黄金期
脑卒中后1-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在此阶段,大脑的可塑性最强,恢复速度最快,效果最好。但康复是终身的过程,即使超过一年,积极康复仍能有效改善功能。
四、康复训练的方法
1.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主动活动、体位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
2.作业与日常生活能力康复:包括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辅助器具应用、环境改造建议等。
3.言语与吞咽功能康复:包括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
4.心理与认知康复: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感觉训练、认知训练及心理支持等。作业治疗师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重复性练习和功能性电刺激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同时结合家庭环境改造与照护者指导,提升患者参与日常活动的能力,增强独立性,改善生活质量。
五、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南
1.营造安全环境:移除地面障碍物,铺设防滑垫,在浴室、厕所安装扶手。
2.坚持良肢位摆放:即使在休息时,也要用枕头等软垫将患侧肢体放置在功能位。
3.鼓励主动参与:引导患者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4.沟通要有耐心:与患者交流时语速放缓,句子简短,给予充足的回应时间。
5.注意营养与饮水:遵医嘱选择安全的食物形态,保证充足饮水,预防便秘和脱水。
6.警惕复发迹象:熟悉卒中再次发生的症状(如突然头晕、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脑卒中的康复之路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它充满挑战,但每一步努力都意义非凡。患者的坚持、家人的支持与康复团队的专业指导,是通往美好生活的三大支柱。早期、科学、综合、持续的康复,是最大程度恢复功能、重拾生活尊严的唯一途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康复过程,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作业治疗的作用以及康复训练的方法等,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本期专家】
王琛琛,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擅长: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运动、言语、吞咽、认知障碍和面瘫,颈、肩、腰、腿痛,骨折及术后疼痛、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具备小儿推拿及产后康复指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