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老人们说:“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正常,懒得总往医院跑。”这句话,既对,也不对。对是因为,身体器官随年龄增长会出现生理性老化;不对是因为,许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恰恰藏在这些“小毛病”背后。10月29日是重阳节,其实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就需要从“治病”转向“防病”,而定期、有针对性的体检就是最好的预防。
一、60岁后,心脑血管疾病是健康的威胁,它往往悄无声息,一旦发作心梗、脑梗,却可能致命致残。因此,每年需要检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查什么?
血脂全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量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彩超。
2.为什么检查重要?
“三高”是无声的血管疾病,是心梗、脑梗、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元凶。它们初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每年监测,是阻断这条破坏链的第一步。
3.建议:即使指标正常,也应每年复查。若异常,则需遵医嘱更频繁地监测并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
二、癌症早期筛查
1.查什么?
(1)胃肠镜:强烈建议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它是发现胃癌、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良好,可遵医嘱延长至3-5年一次。
(2) 胸部低剂量螺旋CT:这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有效手段,辐射低,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人。
(3)女性乳腺超声/钼靶、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针对高发癌症的专项筛查。
2、为什么早期筛查重要?
癌症早期治愈率极高,晚期则治疗困难。不要等到出现便血、剧烈咳嗽、消瘦等症状才去检查,那时往往为时已晚。
三、跌倒风险评估
1.查什么?
肌力和平衡能力(如起立行走测试);视力和听力;用药情况(有些药物可能导致头晕、体位性低血压)。
2.为什么跌倒风险评估重要?
跌倒是我国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它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个老年综合征,是身体功能下降的信号。
3.建议每年做一次跌倒风险评估,远比摔断骨头后再治疗更有意义。
四、认知功能初筛
1.查什么?
医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量表(如MMSE、MoCA)进行初步筛查,询问一些关于记忆、计算、定向力的问题,过程像做游戏,只需10-15分钟。
2.为什么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干预效果最好,不要简单地把“爱忘事”归结为“老糊涂”,这可能是大脑在发出求救信号,早期发现,可以通过药物、认知训练、生活方式改善来有效延缓进程,极大提升患者及家属未来的生活质量。
五、骨密度检测
1.查什么?
通常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无痛、快速、辐射量极低。
2.为什么重要?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极其普遍,尤其是女性。它本身不痛不痒,但尤其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定期监测骨密度,就像给您的“骨骼银行”做年审,及时知道是否“透支”。
3.建议:女性绝经后、男性70岁后应至少测一次基础值。之后根据结果,1-2年复查一次。若已确诊骨质疏松,需每年复查并坚持治疗。
这五项检查,就像一个家庭的“年度财务审计”,是对您健康资产的一次全面盘点。它们分别守护着您的血管、骨骼、防癌、防意外和大脑。
最后提醒:具体检查频率和项目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您的个人史、家族史和既往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投资健康,是晚年最明智、回报率最高的选择。
【本期专家】
宋春梅,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