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熟悉这样的生活:药盒里装着治疗“三高”的药片,关节疼痛可以预测“天气预报”,时不时跑医院成了固定日程,常常把大量精力投入在“治已病”与那些已经出现的慢性疾病缠斗。然而,老年医学的智慧越来越清晰地指向一条更主动、更光明的路径:“防未病”,才是晚年幸福与活力的真正基石。10月是敬老宣传月,让我们一起关爱老年人,解锁晚年幸福密码。
一、为何要转向“防未病”?
1.事半功倍:许多困扰老年人的重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甚至部分癌症、认知障碍,其发生和发展有漫长的“窗口期”。研究显示,高达80%的早发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在问题萌芽阶段干预,效果远胜于疾病缠身时的亡羊补牢。
2.成本最优:一次骨折的治疗费用和身心痛苦,远超多年坚持补充钙与维生素D以及进行防跌倒锻炼的投入。预防的花费远低于复杂治疗和长期护理的沉重负担。
3.生活质量至上:预防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功能。避免失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拥有清晰的头脑和参与社会的活力,才是晚年幸福的真谛,远胜于仅仅控制某个疾病的指标。
二、“防未病”的实践密码:
1.营养:为健康筑基
告别“重油重盐重口味”,拥抱均衡与适量。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禽、豆、蛋、奶),适量坚果摄入。
关注关键营养素:保证充足的钙(牛奶、豆制品、深绿蔬菜)和维生素D(晒太阳、强化食品或补充剂)守护骨骼;补充足量优质蛋白(分散在三餐),对抗“肌少症”,维持力量。
喝足水:老年人对渴觉不敏感,但脱水危害巨大(增加跌倒、感染、便秘风险)。养成定时饮水习惯。

2.运动:活力不老的源泉
动则有益: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比久坐强。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或水中运动等。
力量训练不可少:每周进行2-3次简单的抗阻练习(如使用弹力带、小哑铃或自重深蹲、靠墙俯卧撑),是维持肌肉、骨骼健康和代谢平衡的关键。
平衡与柔韧:太极拳、瑜伽或简单的单腿站立练习,能显著降低跌倒风险,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3.心理健康:幸福的隐形支柱
维系社交圈: 积极参与家庭聚会、社区活动、老年大学或兴趣小组,与亲友保持联系,是抵御孤独抑郁的良药。
培养兴趣爱好:阅读、园艺、书法、音乐、志愿服务等,赋予生活意义感和掌控感。
积极调适心态:学习接纳身体变化,关注当下拥有的美好。必要时,勇于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的支持。

4.定期体检与主动筛查:防患于未然
不限于“查已有病”:除了管理现有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应主动与医生沟通,进行年龄和风险适配的筛查:如肿瘤筛查(肠癌、乳腺癌等)、骨密度检测(尤其女性)、认知功能初筛、视力听力检查、跌倒风险评估等。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其严重并发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遵医嘱用药:对于确需药物预防的情况(如阿司匹林用于特定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应严格遵医嘱,并定期评估风险收益。
三、拥抱“健康老龄化”
真正的“健康老龄化”并非指永不生病,而是尽可能压缩生命末期的失能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持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生活参与度。将健康的理念从“有病治病”前移到“未病先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想象健康如同一个珍贵的存款账户,“防未病”就是持续明智的储蓄与维护;而“治已病”则如同高息借贷。您愿意选择哪一条路通向晚年?
从今天起,让我们将更多目光投向“防未病”—这份对自身健康的主动投资,才是解锁晚年幸福、尊严与活力的核心密码。健康,才是晚年最值得珍视的财富。
【本期专家】

李长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擅长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头晕头痛、失眠、颈肩腰腿痛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