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寒冬在一天又一天的暖阳下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我们又该怎样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以防止疾病的困扰呢?
在中医理论里春季万物复苏,万物以荣,身体内气机的特点也是升发舒畅。
肝气是春季的主气,春季里肝气会相对活跃甚至亢奋,结合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二者是相克的关系,故而如果肝气太强,就会伤及脾脏,所以五脏而言,春季里主要的调养原则,就是疏肝气,护脾胃。
风气为春天的当令病气,而天气也是乍暖还寒,所以春季应该注意的养护阳气,避寒气,清郁热。
春季的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适当多吃能够温补阳气同时帮助阳气升发的食物,以辛味温性的食物为宜,例如葱姜蒜。但是要注意,阴虚或者是阳盛体质以及胃病患者要少吃。
清解郁热,补充津液是春季饮食的另一方向。那么就要多吃蔬菜水果,低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豆制品、鱼肉等。
春季要少食酸味的食物,酸味入肝,春季原本就是肝气旺盛,如果再增强肝气就会让肝气亢盛进而损害脾脏。故而应该减少酸味,适当增加甘味的食物,还能起到补益脾气的作用。
起居上,应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适当晚睡早起,舒展形体,有利于顺应春天阳气回复的趋势。
肛肠科疾病作为常见的疾病分类,当中也有春季好发的证型,让我们简要的了解一些症状并且做到初步的自我诊断,通过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加以避免。
肝郁脾虚
肠道炎症的肝郁脾虚证,多为大便稀溏,胸胁胀满,嗳气少食,情绪紧张、压抑恼怒的时候腹痛加重。
脾虚气陷
痔:脾虚气陷证的内痔,多为内痔脱出肛门,严重的甚至不能送回肛门,便血的颜色也多为淡红色。
风邪为患
痔:风伤肠络证,这种痔疮的症状以便血为鲜红色,并且喷血呈喷射状为主要特点。
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肛门病的发生,您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养护:
1、保持肛门及会阴的清洁,便后尽量以温水清洗;
2、避免肛门的局部刺激;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5、经常进行提肛训练。
日常的饮食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痔的证候分型,进行调整:
1、风伤肠络证:宜食用清热凉血的食品,如绿豆、苦瓜、芹菜等;
2、脾虚气陷证:宜食用益气养血的食品,如茯苓、山药、薏苡仁、鸡肉等。
对于慢性肠炎的患者,我们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生活规律,合理休息与活动,注意劳患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
2.合理选择饮食,少食多餐,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铁、钙,进食无刺激、低纤维、易消化、高能量的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板、齐末白薯,罗卜、芹菜等:瓜果类,果仁类、多纤维的水果和蔬菜、牛奶等食物,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同时戒烟限酒。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走等以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看凉和感冒。
如果发现以上的相关症状,建议您到专业的肛肠医院,及时诊治,得到更好的治疗。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希望今天的介绍能让您拥有健康的体魄,轻松的生活,待年年春暖花开,观处处花团锦簇。
【本期专家】王志刚,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沈阳市肛肠医院五病区(中西医结合病房)主任,从事肛肠疾病治疗工作近18年,擅长各种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等肛门良性疾病的微创无痛治疗,精通骶尾部占位性病变、藏毛窦、坏死性筋膜炎、大汗腺炎、直肠脱垂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对于排便障碍性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委员会委员;负责承担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三项;沈阳市科技局课题评审组专家。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