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有哪些?
答:精神疾病发病因素错综复杂,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一般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问2:什么是生物学因素?
![]() |
答:生物学因素是指生物性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等多种因素。
问3:遗传因素是怎么回事?
答:家族中两系三代家族成员中如果有精神疾病病史,子女患病的风险性高。遗传基础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即可发生致病作用。比如说染色体结构、数目的异常,或者基因突变,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
有研究证实孤独症的遗传度高达90%,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也高达80%,酒精滥用/依赖的遗传度为60%,重性抑郁与惊恐障碍遗传度相对较低为40%。
问4:神经生化因素是怎么回事?
答:目前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可能参与了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比如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分泌减少与抑郁障碍有关,多巴胺(DA)的分泌亢进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病有关。
问5:内分泌因素是怎么回事?
答:内分泌系统受到神经系统的下丘脑调节,反过来神经系统也接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内分泌功能障碍与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的高共病率现象,比如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提示神经内分泌紊乱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问6:神经发育异常因素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遗传和某些精神发育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中就出现了某些神经病理改变,这些改变的即刻效应并不显著,随着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问7:感染因素是如何导致精神障碍的?
答:我们知道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碍。例如通过性传播的梅毒螺旋体首先引起生殖系统症状,在多年的潜伏后,进入脑内,导致神经梅毒。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表现为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问8:还有哪些生物学因素对精神疾病有影响?
答:年龄,性别因素虽然不是致病因素,但是某些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童年的神经发育障碍,老年的阿尔茨海默病;女性病人在月经期病情容易波动,酒依赖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 |
问: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主要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此外,不同人格特征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不同,患病与个人的性格因素有明显的关系,如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做事特别认真、比较固执、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人容易患病。
也可能会因为家庭变故、父母的离异,学习、工作的压力大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变迁因素而诱发精神疾病的发生。
问9: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单独一个因素起作用吗?
答: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撰稿人:何俊鹏,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轻、重性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并擅长应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技术治疗精神障碍。
社会兼职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伦理学会委员
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ACDC)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专家;
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第四届会委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